
YouTube 要做一個電視網絡了。根據彭博社上周的報道,如果計劃順利,它會成為一個包括 NBC、福克斯、CBS 等傳統電視臺的龐大互聯網娛樂中心。
而這個名為 UnPlugged 的服務,將是一個收費服務,每月 35 美元,換來從搞笑視頻、脫口秀、電視劇到嚴肅新聞、體育節目的一切內容。大致上,它就是要徹底代替傳統電視。
Google 不是最新唯一想徹底取代電視服務的公司,早先蘋果也被曝光在籌備類似項目,打包 25 個頻道、已經談了一年多。而亞馬遜也在拉更多電視臺和其它在線付費服務進自己的 Prime Video 視頻服務。
但 YouTube 這么做依然讓人意外。畢竟要說有哪個視頻網站能靠免費+廣告活著,那就只有 YouTube 了。
YouTube 本是最有可能完全靠廣告養活自己的視頻網站
盡管你需要科學上網才看得到,但提到視頻網站,YouTube 是沒辦法回避的那個。
除了規模和影響力,YouTube 在成本上的控制也是大部分視頻網站參考和模仿的典范。
YouTube 在 2005 年上線時打出一行字:“Broadcast Yourself(展示自己)”,這句口號直到今天都沒變過,它依然是一家依靠用戶上傳內容的視頻分享網站。

YouTube 在 2007 年的樣子
目前 YouTube 已經有 10 億用戶,覆蓋 76 種語言,占有所有互聯網用戶的三分之一。這個規模和世界上所有蘋果設備的總量相當,也就是 iPhone、iPad、Mac 等所有蘋果的產品總和。
每一分鐘,有 12 天長度的視頻被上傳到 YouTube 的服務器上。這個規模還在繼續增長,2015 年 YouTube 的點擊量比上一年增長了 50%。
你應該還記得《江南 Style》,幾年前這首歌在 YouTube 上紅遍全球,韓國歌手 PSY 也成了 YouTube 第一個點擊量破 10 億的歌手。

現在鳥叔的《江南 Style》累計了 25 億次播放量
更多網絡紅人是坐在電腦前的普通人,比如游戲播主 PewDiePie 有 4300 萬訂閱觀眾,據說他個人的年收入是 2400 萬美元。
對視頻網站來說,基本的成本來自對內容(版權)和基礎設施(服務器、帶寬)的投入。
Netflix、亞馬遜以及中國視頻網站播放的視頻,除了少數自制的以外,都需要買版權。隨著視頻網站用戶規模的擴大,版權方的要價也一再上漲。
而 YouTube 沒有這個壓力——它們完全由用戶上傳,通過激烈競爭讓最好的內容脫穎而出。而 YouTube 所要做的,只需要分給合作伙伴一部分廣告費。
而 2006 年被 Google 以 16.5 億美元收購后,YouTube 獲得了全球最便宜的基礎設施支持。
視頻網站需要傳輸和存儲大量視頻內容,并且得確保分布在各地的用戶都不需要等待太長的加載時間。
Google 有龐大的自建數據中心,它在 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后,大量低價買入其它公司手上的光纜等硬件搭建數據中心。近幾年,Google 甚至自己設計服務器、交換機等硬件以降低成本。
數據中心是個規模生意,規模越大,單位成本越低。而全球視頻網站背后的公司,除了亞馬遜以外再沒有服務器規模比 Google 更大的了。
規模還包括廣告,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數字廣告商,Google 掌握著最豐富的用戶信息和最多的廣告主。YouTube 不用從頭建立廣告系統或者開發廣告技術。
但從近期一系列付費服務的嘗試來看,YouTube 廣告收入明顯還不夠好。
Google 的財報從沒有把 YouTube 的營收情況單獨列出,根據 eMarketer 的估計,這個數字在 2015 年是 42.8 億美元,增長快速,是 2013 年的 2.3 倍。

YouTube 的廣告營收變化
但廣告沒能讓 YouTube 賺大錢
盡管如此,YouTube 依然不是一個掙錢的生意。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YouTube 2015 年為 Google 貢獻了 6% 的廣告收入,但依舊處在虧損狀態。相比之下,Facebook 有 14 億用戶,每年有 30 億美元以上的凈利潤。
eMarketer 的數據說,YouTube 的廣告收入增速從 2014 年開始下滑,預計 2017 年會跌到 6.7%,遠遠低于 2014 年的 46%。

這說明,雖然有足夠的成本控制,但 YouTube 的廣告收入依然沒辦法填補支出。分析師們認為,現在 YouTube 上的內容有太多是粗制濫造出來的,他們需要更多元的內容吸引廣告主。
實際上 YouTube 已經從各個角度切入嘗試實現收支平衡。
YouTube 在收入多元化上的嘗試
2011 年
推出類似 iTunes 的電影出租服務。
2013 年
推出付費頻道,最低 0.99 美元每月就能觀看一個頻道。
2015 年
推出 YouTube Red,月付 9.99 美元可以消除廣告。
2017 年
計劃推出 Unplugged 電視訂閱服務。
還有一部分錢被花在了 YouTube 最寶貴的財產——網紅身上。YouTube 指望著他們產出更專業的節目。
YouTube 對網紅的扶持
2012 年
啟動工作室 YouTube Space 項目,致力于讓創作者接觸到更好的設備和培訓課程,幫助他們產出更多高質量的視頻。現在全球有 7 間工作室。
2014 年
說要投入百萬美元幫助自己平臺上的明星創作內容。
2016 年
為 10 位網紅定制大電影,先期放出了 4 條預告片。
付費訂閱看上去是挽回頹勢的好方法,但這些努力到現在還沒展示出良好的效果,一個原因在于,YouTube Red 的付費和廣告從源頭上就是相互沖突的。
愿意付得起 9.9 美元每月的用戶,其實是廣告主最想得到的高品質人群,而 Red 本身其實讓這部分最有價值的廣告受眾和廣告隔離開來了。
精于優化廣告模式的 Google 肯定知道這一點,繼續做 Red 的理由,可能是從長遠來看,收費依然是比廣告更有效的模式。
瑞士信貸的分析報告就是樂觀的,他們說盡管只有 3% 的用戶愿意為 YouTube Red 付錢,但 2016 年這些用戶將帶來 10 億美元的營收,2022 年這部分收入將占到 Google 運營總收入的 4.5%。
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網站 YouTube 都無法以單純的廣告收入維持生存,這樣的窘境也提醒了中國的視頻網站發展付費用戶,同時去搶奪越來越多的獨家 IP 資源綁定用戶。據統計 2015 年主要視頻網站的版權成本投入是 100 億人民幣,至今沒有一家網站盈利。
為什么科技公司要和電視搶生意?
電視臺和互聯網公司的矛盾正在發生變化。
互聯網公司原本只切走了一小塊市場:電影電視。無論是 Netflix、亞馬遜 Prime 還是 Hulu 為代表的流媒體公司做的是影視劇內容點播,它和有線電視臺的區別在于,后者還有新聞、娛樂和體育節目。
相對于有線電視運營商動輒幾十甚至上百的訂閱費用,流媒體的定價也不高。
Netflix:7.99 - 11.99 美元/月Hulu:7.99 - 11.99 美元/月目前的亞馬遜 Prime Video:99 美元/年,商品免費兩日送達是主要服務,影視劇是附加項。對于 Netflix 來說,能做一個 HBO 可能就夠了。但蘋果和 Google 來說,這還不是個夠大的生意。
Netflix 在 2015 年的營收是 67.8 億美元,是同期蘋果公司收入 2337 億的 3%、Google 收入 745.4 億的 9%。當科技巨頭認真做視頻服務的時候,這個收入是不夠的。
而如果能拿下包括新聞和體育節目在內的整個付費電視市場,對蘋果和 Google 的吸引力更大。2015 年這個產業的總值是 1110 億美元。
數目龐大的用戶量是蘋果的先天優勢。僅僅 iPhone 在 2014 年就賣了 2.31 億部,iPad 銷量雖然連年下滑,但仍然有著可觀的保有量。再加上龐大的 MacBook 用戶,蘋果能為自己的網絡電視服務提供總量 10 億的出口。
一樣的道理,YouTube 也有超過 10 億的用戶,亞馬遜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商網站,他們背后已經有龐大的用戶作為基礎。
說了好多年的互聯網電視,這次真能來么?
互聯網公司想靠低價去和傳統付費電視競爭。在美國,時代華納、Comcast、Dish 等電視運營商將吸引力不同的電視臺打包銷售給用戶。以時代華納為例,一個包括 HBO 在內的 200 個電視臺的套餐需要每月 79.99 美元。而每個電視臺都能從中分取到一定收入,收入的多少取決于它對觀眾吸引力的高低。
而 YouTube Unplugged 和蘋果的定價在 40 美元左右。
科技公司最大的問題是內容。目前科技公司都在大量投資拍攝電視劇、電影。Netflix 和亞馬遜各自靠著多部熱門劇集吸引觀眾。
中國的視頻網站也面臨同樣的狀況。一項第三方調查表明,2015 年中國視頻網站對于自制內容的投放約 20 億元,其中自制綜藝新增 26 檔節目,總播放量累積 63.06 億次。
而自制影視劇的數量,在 2014 年就接近 100 部,總量超過 1400 集。2015 年,愛奇藝的《盜墓筆記》這一部電視劇就有 27.5 億的播放量。
但大眾的需求并不僅僅有影視劇集,還有新聞、綜藝、體育、兒童節目。
YouTube 今年 3 月“觀看量最大”的 10 個頻道里,兒童和 MV 占據了主流:
David Gutta:音樂JustinBieberVevo:音樂jarad egg:紀錄片Ryan ToysReview:兒童WWE:體育Family Fun Pack:兒童mashamedvedtv:兒童LittleBabyBum:兒童T-Series:電視劇need mzik:音樂為了補上新聞、體育、綜藝等內容,互聯網公司都需要說服電視臺和自己合作。
Apple TV 的流媒體從 2009 年說到現在,至今沒有推出。蘋果 40 美元/月的價格沒有說服電視內容提供商。在后者看來,它太低了。低價一方面會沖擊有線電視,另一方面會影響分成收入最新的消息是,CBS 高管說和蘋果的談判已經終止了。
蘋果遇到的問題 YouTube 幾乎也一定會遇到。
在打造真正的互聯網電視這件事上,科技公司和傳統電視業的沖突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