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企業動態 → 正文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譯言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4-06 22:19:07 本文摘自:36kr

我對 Instagram 發布的最新公告深感失望。Instagram 將調整照片顯示順序,不再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導入新演算法,將用戶最感興趣的內容排在最上方。我之所以失望并不是因為我對舊排序方法的懷念或對這一改變感到遺憾,而是因為 Instagram 這一決定暴露出一個更大問題:網絡正在遭受侵蝕。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大部分經濟體經歷了變革。曾幾何時。公司企業和服務業的目的就是要誘導你掏光自己的腰包,而如今則是耗盡你的時間。而時間則是被用來吸引廣告主出錢的籌碼。

當前的網絡發展與人們對網絡的關注程度息息相關。網絡公司成功與否取決于它能成功占用網民多少時間。

這一模式改變了互聯網,讓其變為 “Attention Web(熱門網站)”,從而使得公司竭盡全力地去盡可能多地占用人們的時間。

紐約時報最近針對 Instagram 改變所發表的文章表示:

“這些公司總是想給你看更好的東西,” Brian Blau,一家行業研究公司 Gartner 的副總裁說到,“如果網站能夠通過一種算法更頻繁地給你推送更吸引人的內容,那么你在這網站上逗留的時間也就更長。”

網民在 Instagram 上花的時間越多,那么這家公司向這些人推送廣告的機會也就越多。

這就是我們達成的浮士德式交易。我們要上 “免費” 的網,就得付出我們的時間。很遺憾的是這種交易模式是不穩定的,它既降低了我們的上網體驗也降低了消費品的質量。

時間比金錢更為珍貴。金錢是可再生資源,每個人都有機會賺更多的錢。但是時間是有限的,一天就那么多時間,也就是說你能付出的時間是有限的。

正因為時間的有限性,因此對于 Attention Web 的競爭無處不在。各個公司都在同彼此進行競爭。Facebook 與 Twitter 之間的競爭,也同樣存在于 Spotify 和 Apple 音樂、Gawker 和 BuzzFeed、Hulu 和 YouTube、Candy Crush 和 Four Dots、 亞馬遜和沃爾瑪、Xbox 和 Playstation、Chipotle 和你的家庭聚餐以及你的興趣愛好和你的床之間。在熱門網絡界,購物、吃飯、玩耍或睡覺都是在你不看廣告時完成的。這就是為什么 Facebook 要測試一鍵購物功能以及收購一款消息類 App 和 VR 公司的原因,這是繼 Facebook 挺進視頻和文章自主發布業務領域后的又一行動。他們要全力開戰,在吸引注意力這場戰爭中拔得頭籌。如果讓他們來為你準備飯菜,他們也會愿意。

可口可樂表示要占領 “胃的空間”,他們承認自己并不僅僅是要同飲料產業的同行進行競爭,還要同其他所有食品公司和餐館進行競爭,從而在有限的胃中占領更多的空間。熱門網站則將這一概念推到了新高度,讓這種競爭滲透到各行各業。這種為爭奪人類時間而產生的大范圍的、無止境的競爭將對最受歡迎的服務產生負面影響。Twitter、雅虎、 Zynga 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與所有有限資源一樣,世界上可供挖掘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時間和人口規模呈強制函數關系,也就是說上網人數和可利用的時間成正比。假設科技公司要保持其成長曲線,那么他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來突破時間有限性所造成的局限:

增加上網人數;

為現有網民贏得更多的空閑時間;

或者創造出更多的人。

目前沒有哪家科技公司有造人的能力(也許約妹神器 Tinder 除外),因而其他兩種方式便開始各顯神通。大型技術公司嘗試在全球范圍內增加上網人數。Facebook 的internet.org 計劃致力于為世界上沒有網絡的地方提供免費互聯網訪問服務;谷歌的ProjectLoon項目計劃通過熱氣球為偏僻地區的人提供快速及穩定的網絡連接。

在采用第二種方式的公司中,谷歌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為現有網民贏得更多的空閑時間。他們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對人類來說有巨大的潛在好處,也會對谷歌以及他們的商業模式產生根本性的影響。花在車輛駕駛上的時間是一個遠未被開發的巨大資源。如果你日常通勤期間不用再將時間花在一些瑣事上,比如觀察路況和提防撞死行人,你會突然間多出很多上網時間,而這時間會被用來搜索廣告。只是為了贏得更多空閑時間而去制造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這一做法看上去似乎頗為極端,但這確實只是一項相當于水力壓裂法的技術(石油界用來開采未開發資源的一項極端技術)。

當資源儲備耗盡以及越來越多、幾乎來自各個行業的競爭對手參與進來,競相分割這塊時間蛋糕,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是增加上網人數和解放人類時間是不夠的。你依舊還要贏得人們的注意力。

表面上看,致力于吸引人類注意力這一做法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通常人們對這一行為也是如此定位的。正如 Instagram 將不再按照時間軸來排列動態信息,他們將這一排序調整描述為朝著實現 “提升用戶體驗” 這一目標所邁出的一步。基于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原則,公司應該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體驗以及質量高的內容,從而贏得人心,最終贏得潛在用戶的時間。然而,“熱門網站” 采用的確實另一種方法。

我們看到的并不是對體驗的提升和更多高質量的內容,而是各類標題黨、清單體(listicle)以及被廣告充斥著的用戶界面,這樣的界面打開速度非常慢,內容繁瑣甚至有時候無法加載,尤其是在移動設備上。

在熱門網站上,我們看到的都是這類 Feed 廣告: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點擊進入后看到的是這樣一團亂糟糟的頁面——自動播放的視頻廣告和滾動頁面時突然出現的內文廣告。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吸引注意力這一做法也影響了我們討論產品的方式。作為設計者,我們希望制造出來的產品能讓用戶 “上癮”,從而讓月活躍用戶變為日活躍用戶。這些人將其用戶稱為毒販子。

這一比喻使得公司越來越積極地將他們的工作日程滲透到我們生活中。洪水般的郵件、推送通知、文字通知、日常提醒以及每周摘要成為了網站的常規內容。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我們創建的體驗不是以人為中心,而是以注意力為中心,從而將商業需求完全凌駕于客戶需求之上。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 Instagram。

很久以前我在社交媒體的競爭中選擇了 Instagram 這匹黑馬。在我看來,Instagram 致力于將人類需求和互聯網實現緊密聯系在一起,這類做法并不多見。互聯網就是為生產出 Instagram 這類產品而誕生的。照我看來,Instagram 會長期生存下去。

保存和分享記憶這一欲望是人類特有的,它最早體現在洞穴壁畫和口頭語言中。這一欲望已存在于我們體內并將一直存在。Instagram 的魔力就在于它實現了人類這一與生俱來的欲望,將其轉換為完美的人生體驗。這種欲望就這樣輕而易舉成為了人類的第二天性,使你能寫出你的生活和周圍人的生活相互交織的故事,并能讓故事可視化、實時化,就像一件件美麗的藝術品,以照片的方式按時間順序記錄下來。

這一價值定位非常好,真正擊中了人類的需求以及建立了真正的聯系。這才是在創建真正的以人為中心的用戶體驗。

長期以來,Instagram 保持著這一魔法。功能設置簡潔,給用戶提供純粹的體驗。和其他聲稱建立連接的社交應用相比,形成了鮮明對比,那些應用充滿了臃腫混亂的功能和各種噱頭。

但可惜的是,商家要為此買單。在熱門網絡界,當收益這一惡魔開始呼喚時,簡單的回應辦法就是投放廣告。用我們那時的話來說,就是 “贊助商帖子”。

所以 Instagram 的第一步就是創建贊助商帖子。現在實施第二步:導入新演算法來對 feed 排序。紐約時報的文章中寫到這一調整不會影響到 Instagram 的廣告投放,確實不會,廣告投放是新演算法導入的目的。但是會改變些其他的東西,一些更為基本的東西。

新演算法的導入改變了 Instagram 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和品牌力。賬號獲得關注的可能性也隨之改變。當品牌商家開始意識到這一平臺的優勢和影響力時,Instagram 便立即做出了這一調整。從戰略上來說,這對這些商家來說是有益的,讓他們發現了該平臺的價值,所以當新的 feed 開始侵蝕網站原來的價值時,這些商家便會選擇這一平臺并在上面進行付費推廣。Facebook 已經采用了這一盈利模式,并很有成效。Facebook 因此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收益。因而 Instagram 也會沿用這一模式。正如其他應用所面臨的問題一樣,隨著 Instagram 所提供的用戶體驗越來越金錢化,它之前的魔力也將隨之消失。

問題是你不能因此怪罪 Instagram 或其他任何參與熱門網站競爭的公司。因為是我們這些使用網絡的人設定的這一交戰規則。我們要上網但不愿意為此花錢。但是做生意需要成本,這點是不能忽視的事實,以及在某種情況下公司是要賺錢的。

所以我們便以犧牲這種魔法為代價。網站內容和產品的創造和維護都是需要成本的,但我們卻不愿為此付錢,從而降低了它們的價值。我們滿足于瀏覽一些設計感差、以廣告為主的網站。我們愿意讓我們最珍貴的資源(時間)淪落為可供交易、出售以及被操控的商品。我們的數據被挖掘、隱私被侵犯以及行為被追蹤,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廣告的投放更有針對性。

其實這對公司來說也并不是最好的方法。2015年 第四季度,Facebook 擁有的 15.9 億月活躍用戶為其創收 59 億美元。相當于每個用戶每月為其創收 1.23 美元。在同一季度,如果 Facebook 不發布廣告而是向每個活躍用戶每月收取 1.5 美元的費用,那么他們 2015年 第四季度的收入便能增加 12 億美元,也就是從 59 億美元增加到 71 億美元。

然后,如果 Facebook 將這多出來的 12 億美元支付給在該平臺發布高質量內容的創建者,那將會怎樣?正如 Netflix 所做的那樣。如果其他平臺,比如 Twitter 和 YouTube 也這樣做,那又會怎樣呢?突然間內容創建者的收入來源開始多樣化。平臺不用再依賴于廣告發布方。Feed 的目的不再是隱藏創建者和好友,以此來推送廣告,它將旨在加強連接以及為內容創建者帶來榮耀。那些功能臃腫混亂、充斥大量廣告的用戶界面將不復存在。內容加載速度變快。創建者提供更多以人為中心的真實內容。天平將重新回到用戶這邊。

也許這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我也確定會有很多人說將有諸多原因導致這一夢想無法實現。然而,如果我們愿意為我們用到的產品和服務付費的話,那么我們將不再是商品而是推動者。一旦用戶成為推動者,那么公司將會聚焦于價值提升而非只是吸引眼球。

關鍵字:Instagram

本文摘自:36kr

x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企業動態 → 正文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譯言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4-06 22:19:07 本文摘自:36kr

我對 Instagram 發布的最新公告深感失望。Instagram 將調整照片顯示順序,不再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導入新演算法,將用戶最感興趣的內容排在最上方。我之所以失望并不是因為我對舊排序方法的懷念或對這一改變感到遺憾,而是因為 Instagram 這一決定暴露出一個更大問題:網絡正在遭受侵蝕。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大部分經濟體經歷了變革。曾幾何時。公司企業和服務業的目的就是要誘導你掏光自己的腰包,而如今則是耗盡你的時間。而時間則是被用來吸引廣告主出錢的籌碼。

當前的網絡發展與人們對網絡的關注程度息息相關。網絡公司成功與否取決于它能成功占用網民多少時間。

這一模式改變了互聯網,讓其變為 “Attention Web(熱門網站)”,從而使得公司竭盡全力地去盡可能多地占用人們的時間。

紐約時報最近針對 Instagram 改變所發表的文章表示:

“這些公司總是想給你看更好的東西,” Brian Blau,一家行業研究公司 Gartner 的副總裁說到,“如果網站能夠通過一種算法更頻繁地給你推送更吸引人的內容,那么你在這網站上逗留的時間也就更長。”

網民在 Instagram 上花的時間越多,那么這家公司向這些人推送廣告的機會也就越多。

這就是我們達成的浮士德式交易。我們要上 “免費” 的網,就得付出我們的時間。很遺憾的是這種交易模式是不穩定的,它既降低了我們的上網體驗也降低了消費品的質量。

時間比金錢更為珍貴。金錢是可再生資源,每個人都有機會賺更多的錢。但是時間是有限的,一天就那么多時間,也就是說你能付出的時間是有限的。

正因為時間的有限性,因此對于 Attention Web 的競爭無處不在。各個公司都在同彼此進行競爭。Facebook 與 Twitter 之間的競爭,也同樣存在于 Spotify 和 Apple 音樂、Gawker 和 BuzzFeed、Hulu 和 YouTube、Candy Crush 和 Four Dots、 亞馬遜和沃爾瑪、Xbox 和 Playstation、Chipotle 和你的家庭聚餐以及你的興趣愛好和你的床之間。在熱門網絡界,購物、吃飯、玩耍或睡覺都是在你不看廣告時完成的。這就是為什么 Facebook 要測試一鍵購物功能以及收購一款消息類 App 和 VR 公司的原因,這是繼 Facebook 挺進視頻和文章自主發布業務領域后的又一行動。他們要全力開戰,在吸引注意力這場戰爭中拔得頭籌。如果讓他們來為你準備飯菜,他們也會愿意。

可口可樂表示要占領 “胃的空間”,他們承認自己并不僅僅是要同飲料產業的同行進行競爭,還要同其他所有食品公司和餐館進行競爭,從而在有限的胃中占領更多的空間。熱門網站則將這一概念推到了新高度,讓這種競爭滲透到各行各業。這種為爭奪人類時間而產生的大范圍的、無止境的競爭將對最受歡迎的服務產生負面影響。Twitter、雅虎、 Zynga 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與所有有限資源一樣,世界上可供挖掘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時間和人口規模呈強制函數關系,也就是說上網人數和可利用的時間成正比。假設科技公司要保持其成長曲線,那么他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來突破時間有限性所造成的局限:

增加上網人數;

為現有網民贏得更多的空閑時間;

或者創造出更多的人。

目前沒有哪家科技公司有造人的能力(也許約妹神器 Tinder 除外),因而其他兩種方式便開始各顯神通。大型技術公司嘗試在全球范圍內增加上網人數。Facebook 的internet.org 計劃致力于為世界上沒有網絡的地方提供免費互聯網訪問服務;谷歌的ProjectLoon項目計劃通過熱氣球為偏僻地區的人提供快速及穩定的網絡連接。

在采用第二種方式的公司中,谷歌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為現有網民贏得更多的空閑時間。他們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對人類來說有巨大的潛在好處,也會對谷歌以及他們的商業模式產生根本性的影響。花在車輛駕駛上的時間是一個遠未被開發的巨大資源。如果你日常通勤期間不用再將時間花在一些瑣事上,比如觀察路況和提防撞死行人,你會突然間多出很多上網時間,而這時間會被用來搜索廣告。只是為了贏得更多空閑時間而去制造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這一做法看上去似乎頗為極端,但這確實只是一項相當于水力壓裂法的技術(石油界用來開采未開發資源的一項極端技術)。

當資源儲備耗盡以及越來越多、幾乎來自各個行業的競爭對手參與進來,競相分割這塊時間蛋糕,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是增加上網人數和解放人類時間是不夠的。你依舊還要贏得人們的注意力。

表面上看,致力于吸引人類注意力這一做法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通常人們對這一行為也是如此定位的。正如 Instagram 將不再按照時間軸來排列動態信息,他們將這一排序調整描述為朝著實現 “提升用戶體驗” 這一目標所邁出的一步。基于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原則,公司應該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體驗以及質量高的內容,從而贏得人心,最終贏得潛在用戶的時間。然而,“熱門網站” 采用的確實另一種方法。

我們看到的并不是對體驗的提升和更多高質量的內容,而是各類標題黨、清單體(listicle)以及被廣告充斥著的用戶界面,這樣的界面打開速度非常慢,內容繁瑣甚至有時候無法加載,尤其是在移動設備上。

在熱門網站上,我們看到的都是這類 Feed 廣告: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點擊進入后看到的是這樣一團亂糟糟的頁面——自動播放的視頻廣告和滾動頁面時突然出現的內文廣告。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吸引注意力這一做法也影響了我們討論產品的方式。作為設計者,我們希望制造出來的產品能讓用戶 “上癮”,從而讓月活躍用戶變為日活躍用戶。這些人將其用戶稱為毒販子。

這一比喻使得公司越來越積極地將他們的工作日程滲透到我們生活中。洪水般的郵件、推送通知、文字通知、日常提醒以及每周摘要成為了網站的常規內容。

 

以Instagram為例,看免費網絡如何吞噬自己

 

我們創建的體驗不是以人為中心,而是以注意力為中心,從而將商業需求完全凌駕于客戶需求之上。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 Instagram。

很久以前我在社交媒體的競爭中選擇了 Instagram 這匹黑馬。在我看來,Instagram 致力于將人類需求和互聯網實現緊密聯系在一起,這類做法并不多見。互聯網就是為生產出 Instagram 這類產品而誕生的。照我看來,Instagram 會長期生存下去。

保存和分享記憶這一欲望是人類特有的,它最早體現在洞穴壁畫和口頭語言中。這一欲望已存在于我們體內并將一直存在。Instagram 的魔力就在于它實現了人類這一與生俱來的欲望,將其轉換為完美的人生體驗。這種欲望就這樣輕而易舉成為了人類的第二天性,使你能寫出你的生活和周圍人的生活相互交織的故事,并能讓故事可視化、實時化,就像一件件美麗的藝術品,以照片的方式按時間順序記錄下來。

這一價值定位非常好,真正擊中了人類的需求以及建立了真正的聯系。這才是在創建真正的以人為中心的用戶體驗。

長期以來,Instagram 保持著這一魔法。功能設置簡潔,給用戶提供純粹的體驗。和其他聲稱建立連接的社交應用相比,形成了鮮明對比,那些應用充滿了臃腫混亂的功能和各種噱頭。

但可惜的是,商家要為此買單。在熱門網絡界,當收益這一惡魔開始呼喚時,簡單的回應辦法就是投放廣告。用我們那時的話來說,就是 “贊助商帖子”。

所以 Instagram 的第一步就是創建贊助商帖子。現在實施第二步:導入新演算法來對 feed 排序。紐約時報的文章中寫到這一調整不會影響到 Instagram 的廣告投放,確實不會,廣告投放是新演算法導入的目的。但是會改變些其他的東西,一些更為基本的東西。

新演算法的導入改變了 Instagram 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和品牌力。賬號獲得關注的可能性也隨之改變。當品牌商家開始意識到這一平臺的優勢和影響力時,Instagram 便立即做出了這一調整。從戰略上來說,這對這些商家來說是有益的,讓他們發現了該平臺的價值,所以當新的 feed 開始侵蝕網站原來的價值時,這些商家便會選擇這一平臺并在上面進行付費推廣。Facebook 已經采用了這一盈利模式,并很有成效。Facebook 因此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收益。因而 Instagram 也會沿用這一模式。正如其他應用所面臨的問題一樣,隨著 Instagram 所提供的用戶體驗越來越金錢化,它之前的魔力也將隨之消失。

問題是你不能因此怪罪 Instagram 或其他任何參與熱門網站競爭的公司。因為是我們這些使用網絡的人設定的這一交戰規則。我們要上網但不愿意為此花錢。但是做生意需要成本,這點是不能忽視的事實,以及在某種情況下公司是要賺錢的。

所以我們便以犧牲這種魔法為代價。網站內容和產品的創造和維護都是需要成本的,但我們卻不愿為此付錢,從而降低了它們的價值。我們滿足于瀏覽一些設計感差、以廣告為主的網站。我們愿意讓我們最珍貴的資源(時間)淪落為可供交易、出售以及被操控的商品。我們的數據被挖掘、隱私被侵犯以及行為被追蹤,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廣告的投放更有針對性。

其實這對公司來說也并不是最好的方法。2015年 第四季度,Facebook 擁有的 15.9 億月活躍用戶為其創收 59 億美元。相當于每個用戶每月為其創收 1.23 美元。在同一季度,如果 Facebook 不發布廣告而是向每個活躍用戶每月收取 1.5 美元的費用,那么他們 2015年 第四季度的收入便能增加 12 億美元,也就是從 59 億美元增加到 71 億美元。

然后,如果 Facebook 將這多出來的 12 億美元支付給在該平臺發布高質量內容的創建者,那將會怎樣?正如 Netflix 所做的那樣。如果其他平臺,比如 Twitter 和 YouTube 也這樣做,那又會怎樣呢?突然間內容創建者的收入來源開始多樣化。平臺不用再依賴于廣告發布方。Feed 的目的不再是隱藏創建者和好友,以此來推送廣告,它將旨在加強連接以及為內容創建者帶來榮耀。那些功能臃腫混亂、充斥大量廣告的用戶界面將不復存在。內容加載速度變快。創建者提供更多以人為中心的真實內容。天平將重新回到用戶這邊。

也許這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我也確定會有很多人說將有諸多原因導致這一夢想無法實現。然而,如果我們愿意為我們用到的產品和服務付費的話,那么我們將不再是商品而是推動者。一旦用戶成為推動者,那么公司將會聚焦于價值提升而非只是吸引眼球。

關鍵字:Instagram

本文摘自:36kr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丘北县| 南昌县| 宿州市| 沧源| 衢州市| 永平县| 科技| 垣曲县| 光山县| 蓝山县| 兴宁市| 响水县| 苏尼特右旗| 安宁市| 营口市| 潞西市| 孟连| 商河县| 金平| 拜泉县| 河南省| 鱼台县| 岑巩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二连浩特市| 万源市| 邻水| 嘉定区| 九龙城区| 苏州市| 攀枝花市| 齐河县| 乌恰县| 芮城县| 柳河县| 临沭县| 休宁县| 宜春市|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