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熟知的谷歌公司是一家創新型互聯網公司,但其近幾年的表現讓人覺得它更像是一個未來科技研發中心。從谷歌光纖、谷歌眼鏡到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谷歌氣球和無人機,谷歌公司所涉獵的范圍遠遠超出了互聯網甚至計算機科學的領域,仿佛其要告訴全世界: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業界分析師指出,谷歌在非主營領域投入的研發經費正逐年增加,其組織資源力量也在向非核心方向傾斜,盡管佩奇多次重申谷歌在其他領域的投入不到總營收的2% ,投資者則更多認為這些項目缺乏短期變現能力。
正當谷歌躊躇滿志邁向星辰大海的同時,他的新老對手facebook和微軟則不斷對其主營互聯網廣告業務進行滲透蠶食,這給谷歌公司未來營收與利潤增長造成直接威脅。即便如此,谷歌似乎并無取消非主營領域長期研發的打算,后來曝出的谷歌衛星互聯網項目計劃更是驗證了其對該類研發事業的深度執著。
過來的資深工程師和項目經理人或許永遠都不會忘記人類科技產品商業史上的一次慘痛失敗——摩托羅拉銥星計劃。將66顆近地衛星送入太空組成覆蓋全球的通信星群并打造“無論何時何處,通信永不中斷”的概念,這在當時是何等大膽前衛的計劃。然而,銥星計劃從1987年提出構想、1990年付諸實施至1999年夢碎破產,歷時12年斥資50多億美元,且系統建成后投入使用到終止運營僅僅只有16個月。
銥星破產對摩托羅拉公司的打擊是致命的,其失敗原因異常復雜,其中有決策因素、產品因素、運營因素,但主要是市場因素。在銥星建設的10年時間里,地面蜂窩系統發展迅猛并奪走了銥星公司的目標市場,諾基亞也憑借小巧玲瓏的GSM移動終端迅速取代了摩托羅拉的首席地位。盡管銥星系統在技術上對地面通訊系統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但這種技術優勢往往無法轉化成市場上的絕對優勢。銥星計劃的巨大風險遠遠超過了當時人類及公司組織的智慧極限和承受能力,在這樣的高風險面前事情往往變得難以預測,即便是擁有6西格瑪質量管理體系和永不言敗工程師精神的移動巨頭摩托羅拉也不能幸免于難。
如今,銥星已儼然成為高科技風險的代名詞,銥星事件讓科技公司學會了如何規避風險,如何更全面地規劃戰略,權衡和調整項目間的資源。事實上,美國作為項目管理的發源地,擁有最先進的現代管理學知識體系,銥星商業化失敗的事實本令人不可接受。但是項目管理的應用在80年代還只局限于美國政府主導的國防、航天等領域,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比銥星早了20年的GPS卻有著不同的命運。
摩托羅拉銥星計劃在當時看來是一次大膽的冒險,而如今谷歌的衛星互聯網項目同樣近乎瘋狂。據消息人士透露,谷歌公司將發射180顆小型衛星為全球偏遠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這一項目初始預計將耗資30億美元,而最終成本會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可能是200億美元,也可能是無限燒錢。事實上,像衛星互聯網這類瘋狂的項目在Google X實驗室的名單中并非少數,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生物醫療等等,每個看似拉風的項目背后都蘊藏著巨大風險。
傳聞谷歌公司最神秘的部門Google X實驗室有一份列舉了100個“喪心病狂”的高科技項目清單,其中甚至包括了只有在科幻小說中才有的太空電梯。
盡管這些項目對吸引公眾眼球和刺激股價抬升表現出一定作用,但多數業內專家認為它們非常脫離現實。
近年來谷歌在各種高科技領域的涉水不斷趨深,其背后的風險因素也逐漸顯現。
Google X招募了來自世界各地專攻不同領域的科學專家,僅僅在生物醫療領域谷歌就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研發團隊。且不論這些項目的成功概率和能否實現商業化,單要養活這些桀驁不馴的科學家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據外媒消息,主管谷歌衛星互聯網項目的科學家邁克爾•奇特林近日跳槽到facebook,也從側面暴露了谷歌高科技項目蘊藏的風險和不穩定因素。
然而谷歌在高科技的高風險面前似乎并不以為然。由于Google X實驗室的神秘性質,我們無從得知谷歌是否在公司戰略上對項目選擇和優先級進行一定安排,也無法知曉其是否對非核心業務的高科技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和影響判斷。我們所知道的是,Google X的領導者——謝爾蓋•布林是一個天生的冒險家。也許這就是谷歌未來最大的風險,也是其最大的弱點。
IT業界是一個夢幻和現實交錯的世界,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無數的商業公司,也有無數的它們在這里倒下,也許只有懂得如何在創新與風險之間權衡的藍色巨人IBM才能歷經百年不衰。蓋茨曾經說過他與喬布斯同樣是冒險者,但其骨子里則是真正的商人。或許谷歌的創始人們仍還年輕,但銥星的魔咒已然如黑云般籠罩在山景城的上空。熱血的布林、冷靜的佩奇、狡黠的施密特,三個小伙伴能否帶領谷歌化險為夷,讓我們靜觀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