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卡硬盤接口你是否了解,這里就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歡迎大家能和我一起學習RAID卡硬盤接口。在服務器上實施RAID(冗余磁盤陣列)是保護數據不受硬件故障影響的必要手段,但是許多讀者其實還并不熟悉RAID。
我們都知道,在服務器上實施RAID(冗余磁盤陣列)是保護數據不受硬件故障影響的必要手段,但是許多讀者其實還并不熟悉RAID,因此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認識組成RAID系統的關鍵設備——RAID卡。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即為獨立磁盤冗余陣列,或簡稱磁盤陣列。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盤(物理硬盤)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盤組(邏輯硬盤),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盤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冗余的技術。
組成磁盤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RAID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了從 RAID 0 到 6 七種基本的RAID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與RAID 1的組合),RAID 50(RAID 0與RAID 5的組合)等。不同RAID 級別代表著不同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
RAID卡就是用來實現RAID功能的板卡,通常是由I/O處理器、SCSI控制器、SCSI連接器和緩存等一系列零組件構成的。不同的RAID卡支持的RAID功能不同。RAID卡第一個功能是可以讓很多磁盤驅動器同時傳輸數據,而這些磁盤驅動器在邏輯上又是一個磁盤驅動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達到單個的磁盤驅動器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率。第二個重要功能就是其可以提供容錯功能。
這里注意,接口是指RAID卡硬盤接口。目前主要有三類:IDE接口、SATA接口和SCSI接口。
IDE接口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綜合這些因素,使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 代表著硬盤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盤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隨著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后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盤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屬于IDE硬盤。
SATA接口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是未來PC機硬盤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1.0規范。
Serial ATA采用串行連接方式,串行ATA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于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行接口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SCSI接口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同IDE完全不同的接口。SCSI接口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用率低,以及支持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盤般普及,因此SCSI硬盤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服務器和高檔工作站中。以上介紹RAID卡硬盤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