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存儲技術專區 → 正文

存儲極客談“如何繞開一堆復雜技術參數評估SSD壽命”

責任編輯:cres 作者:唐僧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7-05 10:40:31 本文摘自:戴爾企業級解決方案

存儲極客
 
這是一群存儲偏執狂
 
為存儲而生,跟存儲死磕
 
各具獨家秘笈
 
有觀點,有碰撞,有干貨
 
從2015年8月18起
 
做客存儲極客欄目
 
與你分享存儲里的那點事兒
 
評估存儲系統中SSD的壽命,既不是只有SLC、MLC、TLC之分那么簡單,卻也有辦法繞開那復雜的一大堆技術參數。我們的建議是:了解閃存特性,抓住關鍵指標,從應用負載入手作出決策。
 
 
 
在前幾期的《存儲極客》系列連載中,我們跟大家討論過機械硬盤不常被人們注意的一點——讀寫壽命(建議負載,單位:TB/年)。同時也提到了“閃存有P/E cycle(編程/擦除周期)的限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寫壽命……”
 
由于SSD相比HDD巨大的性能優勢,用戶不再需要為了IOPS而去“堆磁盤”;另外SSD單盤容量(1.92、3.84TB)也已經遠超15000轉硬盤(最大600GB)。如今用3D NAND SSD替代同容量的高轉速企業級HDD,考慮到節省的盤柜空間,已經成本更低了。在這種情況下閃存想不流行都難。
 
以SSD/閃存為介質的存儲系統,用戶適當關注其介質壽命是正常的。而這就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SSD等級劃分:哪個指標更關鍵?
 
不同的閃存單元結構,直接影響到編程(擦除/寫入)的時間長短和次數,但最終表現在SSD成品上的還有許多其它因素。
 
首先是NAND方面,這里有幾個要點:顆粒等級、制造工藝,還有2D/3D之分。比如早期業內共識的一種分類方式是eMLC優于MLC(cMLC),Intel用的是另外一種叫法——HET (High Endurance Technology) 和SET (Standard Endurance Technology) 。與其說今天eMLC一詞有點被“濫用”,不如承認現在的企業級SSD寫耐久度范圍確實比較寬,因為還牽涉到一些NAND基礎單元之外的東西。
 
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寫到過“利用多層堆疊封裝,3D NAND能夠提高閃存顆粒的密度。同時,搭配更加成熟3x-50nm半導體工藝,在相同的閃存類型(比如MLC vs. MLC,TLC vs. TLC)上比現今前沿的1x-20nm閃存會有更好的耐久度。眾所周知,隨著cell單元尺寸的不斷縮小,NAND的P/E Cycle(編程/擦除周期)呈不斷下降趨勢,廠商們用更強大的糾錯算法以及下面要講到的“OP”來應對。”
 
同樣的NAND閃存顆粒,制作成SSD閃存盤成品又可以有不同的等級。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超量配置(Over Provisioning),許多朋友應該都知道閃存的寫放大效應,這里就不詳細展開了。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SSD的OP比例越大,垃圾回收效率一般就越高,控制住寫放大,寫入壽命和性能就會相應越高。
 
所以,最終的結果有可能是MLC (eMLC) SSD的寫入壽命達到了SLC的水平,3D TLC超過(2D)MLC的也不鮮見。因此,對于大多數最終用戶而言,我覺得主要關注DWPD(Drive Writes Per Day)——每天可以寫入整盤容量的幾倍一項指標即可,通常指的是5年(x365天),也有按3年標的。
 
注:PBW(生命周期內總寫入容量)= SSD容量x DWPD x天數
 
好在規范的企業級SSD廠商大都比較靠譜,出于對用戶負責的態度這一指標也不會亂寫。至于支持閃存/SSD的存儲陣列,早期我看到大家普遍在配件列表中用SLC、eMLC的方式區分,如今逐漸轉向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寫密集型、讀密集型和混合用途SSD(介于前兩者之間),分別對應不同的DWPD區間。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判別陣列上的SSD?對于配置通用SAS接口的產品,一般不難看出其供應商和型號;如果是采購之前,就要看陣列廠商的資料和報價說明。在本文中我們“走了個捷徑”,從下面這張圖說起:
 
為什么引用SPC-1測試報告?
 
 
 
眾所周知,SPC-1是評估企業存儲性能的基準測試,具體一點說是模擬的OLTP交易型工作負載。這里引用的報告也不算新聞了,Dell Storage SC4020使用6個SSD,測得SPC-1 IOPS 112,479.81,性價比$0.37/SPC-1 IOPS,數據保護為鏡像方式。
 
為什么我們要列出這一份報告,它與閃存/SSD的等級和壽命計算又有什么關系呢?
 
 
 
在這個SPC-1報告的配置圖中,注明使用了480GB SAS SSD,并且根據型號“HUSMR1650ASS200”可以查到供應商是HGST。
 
注:不是每一份SPC報告都會公布使用的驅動器具體型號,這也是我們使用Dell這個來分析的原因。基本上每個存儲系統廠商都會有不只一家SSD供應商來源,因此在SC4020中如有480GB SSD來自其他品牌也屬于正常。
 
 
根據詳細的測試環境配置,生成負載的前端主機使用了一臺Dell PowerEdge R720服務器,安裝了兩顆Intel Xeon(至強)2.0GHz E5-2650 8核CPU。另外雙控的SC4020存儲每個控制器也各有一顆4核Xeon處理器。
 
了解到全閃存陣列測試性能和SSD配置,為我們在下一篇中繼續壽命估算和選型建議打下了基礎。
 
看SSD好壞不能憑經驗?
 
 
 
這款SSD屬于使用MLC閃存的Ultrastar SSD1600MR系列,其型號在HGST官網上的資料中對應容量為500GB。出于統一的考慮,OEM的型號把SSD容量調小些也屬于正常(物理閃存容量不變)。性能參數什么的感覺都在正常范圍內,而現在我最關心的是PBW寫入壽命——2.4PB,4KB隨機寫。
 
前面提到過寫放大,它與寫入方式也有關系,企業級SSD通常是按照最差的情況——小數據塊隨機寫來考慮。按照5年365天來計算,其DWPD指標大約為2.63。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一數值要高于400GB和800GB的DWPD=2。
 
按照行業慣例的分類,這個系列SSD屬于讀密集型產品。
 
不知是否有讀者朋友和我一樣有類似的習慣——400、800GB這些容量點在企業級SSD中比480、960GB更好一些?如果前者出現在寫壽命更高的系列中其OP比例往往更大,但現在討論的情況卻表明了一點——在DWPD同級的讀密集型SSD中也可能有400、800GB這樣的型號,此時它們的物理閃存容量與500(480)、1000(960)GB顯然是不同的。
 
閃存陣列上SSD的DWPD范圍
 
 
上圖引用自戴爾SC陣列上支持的SSD分類,而我們的討論并不限于某家存儲廠商。除了容量點之外,不同類別之間的最大差別就是寫入壽命和性能。無論寫密集型SSD采用SLC還是MLC,讀密集型采用MLC還是3D TLC,其DWPD值仍然保持在原來的范圍內。
 
 
這個表里既有業內通用的劃分方法,也補充進我了解到的情況(橙色字體)。盡管企業級讀密集型SSD的DWPD可以在0.1-3之間,但實際上DWPD<1的型號主要用于服務器啟動盤和一些寫入較少的“冷”存儲應用(曾看到Intel有種分類將其稱為數據中心SSD,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級)。
 
我們看到用于企業級閃存陣列上的SSD,一般至少要達到DWPD 1-3的范圍。
 
此外,據了解采用SLC閃存和5年DWPD>20的SSD會慢慢淡出主流市場。不過我們無需因此對閃存壽命有太多擔心,因為按照半導體存儲介質自身的特點,生命周期總寫入量(PBW)又和SSD容量成正比,DWPD低可以用容量來補。比如說目前DWPD=25的SSD常見容量有400GB,其總寫入量為18.25PB;DWPD=10的SSD容量已達1600GB,總寫入量已高達29.2PB。
 
本文到此先告一段落,在下篇中將繼續分析全閃存陣列的寫入負載,包括SPC-1這樣的極限性能測試,以及更加貼近大多數用戶的計算模型。希望能夠對大家選擇不同等級/容量的SSD帶來參考。




 

關鍵字:存儲

本文摘自:戴爾企業級解決方案

x 存儲極客談“如何繞開一堆復雜技術參數評估SSD壽命”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存儲技術專區 → 正文

存儲極客談“如何繞開一堆復雜技術參數評估SSD壽命”

責任編輯:cres 作者:唐僧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7-05 10:40:31 本文摘自:戴爾企業級解決方案

存儲極客
 
這是一群存儲偏執狂
 
為存儲而生,跟存儲死磕
 
各具獨家秘笈
 
有觀點,有碰撞,有干貨
 
從2015年8月18起
 
做客存儲極客欄目
 
與你分享存儲里的那點事兒
 
評估存儲系統中SSD的壽命,既不是只有SLC、MLC、TLC之分那么簡單,卻也有辦法繞開那復雜的一大堆技術參數。我們的建議是:了解閃存特性,抓住關鍵指標,從應用負載入手作出決策。
 
 
 
在前幾期的《存儲極客》系列連載中,我們跟大家討論過機械硬盤不常被人們注意的一點——讀寫壽命(建議負載,單位:TB/年)。同時也提到了“閃存有P/E cycle(編程/擦除周期)的限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寫壽命……”
 
由于SSD相比HDD巨大的性能優勢,用戶不再需要為了IOPS而去“堆磁盤”;另外SSD單盤容量(1.92、3.84TB)也已經遠超15000轉硬盤(最大600GB)。如今用3D NAND SSD替代同容量的高轉速企業級HDD,考慮到節省的盤柜空間,已經成本更低了。在這種情況下閃存想不流行都難。
 
以SSD/閃存為介質的存儲系統,用戶適當關注其介質壽命是正常的。而這就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SSD等級劃分:哪個指標更關鍵?
 
不同的閃存單元結構,直接影響到編程(擦除/寫入)的時間長短和次數,但最終表現在SSD成品上的還有許多其它因素。
 
首先是NAND方面,這里有幾個要點:顆粒等級、制造工藝,還有2D/3D之分。比如早期業內共識的一種分類方式是eMLC優于MLC(cMLC),Intel用的是另外一種叫法——HET (High Endurance Technology) 和SET (Standard Endurance Technology) 。與其說今天eMLC一詞有點被“濫用”,不如承認現在的企業級SSD寫耐久度范圍確實比較寬,因為還牽涉到一些NAND基礎單元之外的東西。
 
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寫到過“利用多層堆疊封裝,3D NAND能夠提高閃存顆粒的密度。同時,搭配更加成熟3x-50nm半導體工藝,在相同的閃存類型(比如MLC vs. MLC,TLC vs. TLC)上比現今前沿的1x-20nm閃存會有更好的耐久度。眾所周知,隨著cell單元尺寸的不斷縮小,NAND的P/E Cycle(編程/擦除周期)呈不斷下降趨勢,廠商們用更強大的糾錯算法以及下面要講到的“OP”來應對。”
 
同樣的NAND閃存顆粒,制作成SSD閃存盤成品又可以有不同的等級。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超量配置(Over Provisioning),許多朋友應該都知道閃存的寫放大效應,這里就不詳細展開了。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SSD的OP比例越大,垃圾回收效率一般就越高,控制住寫放大,寫入壽命和性能就會相應越高。
 
所以,最終的結果有可能是MLC (eMLC) SSD的寫入壽命達到了SLC的水平,3D TLC超過(2D)MLC的也不鮮見。因此,對于大多數最終用戶而言,我覺得主要關注DWPD(Drive Writes Per Day)——每天可以寫入整盤容量的幾倍一項指標即可,通常指的是5年(x365天),也有按3年標的。
 
注:PBW(生命周期內總寫入容量)= SSD容量x DWPD x天數
 
好在規范的企業級SSD廠商大都比較靠譜,出于對用戶負責的態度這一指標也不會亂寫。至于支持閃存/SSD的存儲陣列,早期我看到大家普遍在配件列表中用SLC、eMLC的方式區分,如今逐漸轉向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寫密集型、讀密集型和混合用途SSD(介于前兩者之間),分別對應不同的DWPD區間。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判別陣列上的SSD?對于配置通用SAS接口的產品,一般不難看出其供應商和型號;如果是采購之前,就要看陣列廠商的資料和報價說明。在本文中我們“走了個捷徑”,從下面這張圖說起:
 
為什么引用SPC-1測試報告?
 
 
 
眾所周知,SPC-1是評估企業存儲性能的基準測試,具體一點說是模擬的OLTP交易型工作負載。這里引用的報告也不算新聞了,Dell Storage SC4020使用6個SSD,測得SPC-1 IOPS 112,479.81,性價比$0.37/SPC-1 IOPS,數據保護為鏡像方式。
 
為什么我們要列出這一份報告,它與閃存/SSD的等級和壽命計算又有什么關系呢?
 
 
 
在這個SPC-1報告的配置圖中,注明使用了480GB SAS SSD,并且根據型號“HUSMR1650ASS200”可以查到供應商是HGST。
 
注:不是每一份SPC報告都會公布使用的驅動器具體型號,這也是我們使用Dell這個來分析的原因。基本上每個存儲系統廠商都會有不只一家SSD供應商來源,因此在SC4020中如有480GB SSD來自其他品牌也屬于正常。
 
 
根據詳細的測試環境配置,生成負載的前端主機使用了一臺Dell PowerEdge R720服務器,安裝了兩顆Intel Xeon(至強)2.0GHz E5-2650 8核CPU。另外雙控的SC4020存儲每個控制器也各有一顆4核Xeon處理器。
 
了解到全閃存陣列測試性能和SSD配置,為我們在下一篇中繼續壽命估算和選型建議打下了基礎。
 
看SSD好壞不能憑經驗?
 
 
 
這款SSD屬于使用MLC閃存的Ultrastar SSD1600MR系列,其型號在HGST官網上的資料中對應容量為500GB。出于統一的考慮,OEM的型號把SSD容量調小些也屬于正常(物理閃存容量不變)。性能參數什么的感覺都在正常范圍內,而現在我最關心的是PBW寫入壽命——2.4PB,4KB隨機寫。
 
前面提到過寫放大,它與寫入方式也有關系,企業級SSD通常是按照最差的情況——小數據塊隨機寫來考慮。按照5年365天來計算,其DWPD指標大約為2.63。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一數值要高于400GB和800GB的DWPD=2。
 
按照行業慣例的分類,這個系列SSD屬于讀密集型產品。
 
不知是否有讀者朋友和我一樣有類似的習慣——400、800GB這些容量點在企業級SSD中比480、960GB更好一些?如果前者出現在寫壽命更高的系列中其OP比例往往更大,但現在討論的情況卻表明了一點——在DWPD同級的讀密集型SSD中也可能有400、800GB這樣的型號,此時它們的物理閃存容量與500(480)、1000(960)GB顯然是不同的。
 
閃存陣列上SSD的DWPD范圍
 
 
上圖引用自戴爾SC陣列上支持的SSD分類,而我們的討論并不限于某家存儲廠商。除了容量點之外,不同類別之間的最大差別就是寫入壽命和性能。無論寫密集型SSD采用SLC還是MLC,讀密集型采用MLC還是3D TLC,其DWPD值仍然保持在原來的范圍內。
 
 
這個表里既有業內通用的劃分方法,也補充進我了解到的情況(橙色字體)。盡管企業級讀密集型SSD的DWPD可以在0.1-3之間,但實際上DWPD<1的型號主要用于服務器啟動盤和一些寫入較少的“冷”存儲應用(曾看到Intel有種分類將其稱為數據中心SSD,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級)。
 
我們看到用于企業級閃存陣列上的SSD,一般至少要達到DWPD 1-3的范圍。
 
此外,據了解采用SLC閃存和5年DWPD>20的SSD會慢慢淡出主流市場。不過我們無需因此對閃存壽命有太多擔心,因為按照半導體存儲介質自身的特點,生命周期總寫入量(PBW)又和SSD容量成正比,DWPD低可以用容量來補。比如說目前DWPD=25的SSD常見容量有400GB,其總寫入量為18.25PB;DWPD=10的SSD容量已達1600GB,總寫入量已高達29.2PB。
 
本文到此先告一段落,在下篇中將繼續分析全閃存陣列的寫入負載,包括SPC-1這樣的極限性能測試,以及更加貼近大多數用戶的計算模型。希望能夠對大家選擇不同等級/容量的SSD帶來參考。




 

關鍵字:存儲

本文摘自:戴爾企業級解決方案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边| 重庆市| 进贤县| 滁州市| 班玛县| 梁河县| 桦甸市| 深州市| 房产| 华蓥市| 随州市| 安阳县| 廊坊市| 汕头市| 丰宁| 巢湖市| 綦江县| 青海省| 定州市| 安溪县| 叶城县| 沁源县| 论坛| 博野县| 顺义区| 离岛区| 额济纳旗| 抚顺市| 常宁市| 淮南市| 津南区| 深圳市| 福建省| 孙吴县| 六盘水市| 新昌县| 南乐县| 肇庆市| 马尔康县| 墨玉县|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