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IDC開始玩了命的競爭,虛擬主機成了街機,云主機和云服務器也已經白菜價了,作為IDC,你要是沒有自己的云主機和云服務器,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不過,在獲得價格優惠的同時,用戶在選擇形形色色的云主機的時候卻犯了難,本來就沒有多少錢的東西,還要費力進行各個參數的對比,著實令人厭煩。其實,目前的IDC按照其規模大體可以分為三種:
1.小型IDC
價格誘人,同配置的機器能比阿里云這樣的大型IDC便宜一半甚至更多,而且升級配置的時候所需的金額也要比阿里云便宜很多,但是對這家小型IDC能否長久的維持下去抱有懷疑態度,擔心小型IDC隨時會跑路。
2.中型IDC
該種IDC大多都是通過淘寶等電商渠道進行銷售,主推年付套餐,年付要比月付劃算很多。有點經驗的人就會知道,一般情況下推出年付套餐主要就是為了集中收 錢,收錢進行下一步發展或者直接卷一批錢跑路。買月付的吧,感覺和年付比,不合適,買年付套餐,又總擔心跑路。服務商跑路的話,許下再好的承諾又有什么 用,數據還是會丟。
3.大型IDC
信譽有保障,機器性能好,但是,機器的價格貴的要命,以帶寬為例,基本上都沒有基礎帶寬,而是根據需要進行購買,每兆帶寬的價格可以達到20元/月。實際 上,設備的成本和價格根本就不會有那么高,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型IDC的各種廣告支出及其他支出都會附加到產品上面,所以買家如果購買大型IDC的產 品,會支持一筆大額的冤枉錢。
當然,不論大型IDC,還是小型IDC,都會說自己有快照備份,保證數據的完整。
然而,這并沒有什么卵用。
中小型IDC跑路狀況時有發生,一旦發生,快照也會隨著主機一起付諸東流。
而真正意義上的備份,IDC是不會給你做的,也就是說,你放在IDC那里的數據,其實一直在半裸奔,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備份。
小的不保險,大的麻煩,難道我們的數據就必須要時刻牽動我們的神經么?當然不是,數據是需要保護的,而且是需要備份的,而最為有效的數據備份當然是獨立于IDC之外的數據備份,最好是第三方的數據備份服務。
以首家混合云備份服務商多備份為例,真正意義上的備份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分時間節點備份。時間頻率可以自定義,不應該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2.要可以自由選擇備份內容。真正意義的備份對待內容是要自由的,而不是你的數據備多備少還得受別人影響。
3.要實現本地+異地(或云端)。本地備份可以高效及時的實現數據的恢復,異地備份保證了就算服務器壞掉或者服務商跑路數據也能完整無缺,可以進行恢復。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準入門檻降低,使得作為互聯網基礎產品的IDC提供商之間的競爭越發的激烈,提供的服務也是良莠不齊,所以,在選擇IDC時,一定要評估其數據備份能力,才能繞過數據安全的那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