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云儲存技術在物聯網和大數據日益普及的今天已經顯得不再那么神秘,各大公司也在爭先推出自己的云儲存服務給廣大的用戶,最直接的產品就是推出了類似于網絡硬盤或者網絡U盤的私人云儲存應用。云儲存應用產品儲存文件的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儲存環境較穩定,不會出現因為U盤或者硬盤的損壞或丟失造成用戶文件遺失的問題,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云儲存應用也是一種通過網絡傳輸的儲存介質,都會被各種不可抗因素導致數據損失,但是就目前互聯網環境來看,數據提供商對于數據最基本的保護還是做得比較到位的。用戶不用擔心自己的數據因為意外原因丟失。各大公司同時也根據自己的實力以及公司本身的定位和風格推出了不同類型的產品以及服務。本文主要通過對比國內外目前比較主流的幾款云儲存應用產品,從多方面總結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以及一些改進的看法以供讀者參考。
本次云儲存應用的盤點選取了國內的百度云、360云盤、迅雷快傳、115網盤、新浪微盤、騰訊微云、和國外的iCloud、Google Drive、Dropbox、微軟OneDrive 幾款各具特色的云儲存應用進行對比,希望通過對比給你一種新的思路。
云儲存的分類:云盤,多功能云平臺,云服務
根據各大公司云儲存的產品以及服務情況,可以將市面上常見的用戶較多的幾款云儲存應用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傳統意義的提供云端儲存服務的云盤,功能單一,大容量是這一類云儲存應用的特色。第二類是將云儲存功能擴大化,推出平臺型應用,云存儲應用中整合多項功能,比如系統編輯等。在云存儲不斷降價的時候,希望能通過增加多元功能吸引用戶。第三類就是將云存儲和云計算結合,同時為中小企業開發API,作為企業用戶的后端技術支持。這項服務不僅僅局限于小的個人或者小企業,甚至可以擴展到各個大企業的云技術支持。
第一類:單一化云儲存應用
發展到今天的云儲存,在市面上已經很少有極其單一功能的云儲存服務,各大公司都在自己的云儲存服務的基礎上添加了相應的擴展功能,但是本類應用還是主要以云儲存應用容量為主打力量。代表產品有:360云盤、新浪微盤、迅雷快傳、115網盤、騰訊微云。
360云盤本著將免費到底的態度對行業進行了非常大的沖擊,除了提供最基本的文件上傳下載服務外,還提供文件實時同步備份功能,只需將文件放到360云盤目錄,360云盤程序將自動上傳這些文件至360云盤云存儲服務中心,同時當在其它電腦登錄云盤時自動同步下載到新電腦,實現多臺電腦的文件同步。云盤的初始空間是5GB,用戶可以通過做任務的形式對自己的云儲存應用進行擴充,擴充幅度非常大。通過下載客戶端使用就能將云儲存應用的容量擴充至36TB,然后登陸賬號采取等級制度,等級越高所獲得的獎勵容量也就越大,所以,在容量上360網盤打了一張非常漂亮的王牌。
微盤是新浪微博的一款官方云儲存應用,主要用戶群體針對微博用戶,初始空間為2GB,并且可以通過完成新手任務可以獲得額外的10GB空間,之后通過每日簽到可以獲得容量不定的獎勵。儲存空間不是微盤的亮點之處,微盤主要是依附微博的社交性,將上傳的文件分享后,會生成一個鏈接,并且能夠根據提示操作簡單的分享到微博中,微盤給微博用戶的體驗要明顯優于其它云儲存應用在微博中的感受。
微云是騰訊公司打造的一項云服務,您可以通過微云方便地在手機和電腦之間,同步文件、推送照片和傳輸數據。其主要特色就是用戶數量龐大?;隍v訊公司龐大的產品生態群以及QQ用戶的數量,微云也在逐步將騰訊公司旗下其他產品的儲存業務慢慢融入到自己的服務中,這也就是說龐大的騰訊用戶今后都將可能成為微云的使用群體。目前已經有超過1億用戶在使用微云保存文件。雖然騰訊微云的擴容方式較為簡單,通過下載手機客戶端登錄使用后,用戶即可獲得10TB的容量獎勵。但是這些都不重要,對于微云來說,用戶的數量就是他們手中握得緊緊的王牌。
迅雷快傳是老牌下載軟件迅雷旗下的產品,它的精髓就是“分享”,可以說這就是一款為分享而生的云儲存產品。它沿用了迅雷一直使用的會員制度,普通用戶擁有20GB的基礎容量,而等級越高的用戶或者年費用戶的容量比普通用戶的容量要高出幾十倍之多。除了固定空間外,迅雷快傳還支持積分擴容,不過擴容的空間每月都需要按照容量扣取積分,積分可通過用戶上傳文件并分享下載的方式獲取,點擊下載的IP數量越多獲得的積分就越多。因此為了維持擴容空間的使用權,用戶只能不斷上傳新的文件并進行分享。
115網盤作為國內較早的網絡儲存服務提供商對于國內云儲存應用行業之間的“容量競爭”好像不是非常感冒,風格整體偏中庸,似乎有種與世無爭的態度。依舊我行我素的推出初始空間15GB,后期通過做任務參加活動以及簽到的形式獎勵容量。容量擴充程度每次幾G不等。但是和360網盤或者百度云這樣的T級別云儲存應用來比,顯然是有點小家子氣了。但是老牌云儲存服務商累積的經驗與忠實的用戶群,的確是115網盤的一筆不小的財富。
[page]
第二類:多功能云平臺
基于大容量儲存的云盤,各大公司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云平臺應用,整合了多項與云儲存有關的服務,以擴大云儲存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用戶。與第一類云存儲不同,云存儲在這一類服務中退到幕后,依靠云存儲而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是關鍵。其代表產品有國內的百度云、國外的iCloud、 Google Drive、Dropbox、微軟OneDrive等。
蘋果的iCloud作為蘋果生態圈中不可缺的一個元素在容量方面的表現不是很讓人滿意,這也可能和蘋果本身的戰略有關。每個Apple賬號下免費容量僅為5GB,iCloud的容量追加費用是10GB/20美元/年、20GB/40美元/年、50GB/100美元/年。價格相對其他云儲存應用來說較貴,但是考慮到Apple生態圈對于iCloud的依賴程度來看,iCloud將蘋果音樂服務、系統備份、文件傳輸、筆記本及平板設備產品線等元素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而且聯系非常緊密。各種設備都需要接入iCloud,它是一個與以往云計算不同的服務平臺,蘋果提供的服務器不應該只是一個簡單的存儲介質,它還應該帶給用戶更多,相信還是有不少用戶對此埋單。
Google Drive向用戶提供15GB的免費存儲空間,如果用戶需要更大的空間,可選擇升級至100GB空間,每月費用為1.99美元;或是升級至1TB,月費9.99美元;或是升級至10TB+,月費99.99美元。另外,當Gmail用戶成為Google Drive付費用戶后,其存儲空間將擴容至25GB。Google Drive與Google Docs深度整合,因此可以讓你和同事實時處理文檔、電子表格以及演示。同時可以對相關文件進行回復與評論,而當其它人對你的文件進行評論或者希望與你分享時,你將收到通知。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Google的這項服務有點不接中國人的地氣,所以體驗并不是非常的好。
Dropbox采用了差異化服務的運營模式。其為初始用戶提供2G的免費文件空間,為獲得更多文件空間,用戶有兩種選擇:一、通過邀請其他人使用和參與其他活動獲得獎勵;二、用戶通過付費獲得。Dropbox支持PayPal支付平臺。一個用戶每邀請一個新用戶,可獲得250MB免費使用空間(教育網驗證用戶為500MB,最大免費空間為3G)。用戶可以通過Dropbox客戶端,把任意文件丟入指定文件夾,然后就會被同步到云,以及該用戶其他裝有Dropbox客戶端的其他計算機中。這樣無縫的協同工作方式讓很多遠程實時共享文件的團體用戶受益非常大。
微軟OneDrive文件管理方式與Windows基本相同,可以建立多級目錄,對文件、文件夾進行移動、復制、共享、刪除等操作。這對于高度依賴Windows的用戶來說是一件非常方便的功能??梢暂p易的將自己的文件同步到私人的云儲存里面,到任意一臺PC中隨意訪問。近期微軟OneDrive為用戶提供了永久性的存儲空間擴容,現普通用戶的存儲空間將從7GB提高到15GB。更高儲存容量的售價也降低了70%,100GB每月只需支付1.99美元(之前是7.49美元),200GB每月只需支付3.99美元(之前是11.49美元)。
[page]
第三類:主打云數據服務的“云儲存基礎設施提供商”
本類應用及服務主要通過“云”平臺提供架構搭建、數據存儲、安全防護等服務,幫助開發者降低開發與維護成本,在商業變故、投資服務、辦公場地等方面為開發者提供服務,可以稱之為一種較為高級的云服務。代表產品有Amazon Web Services、阿里巴巴百川計劃等。
Amazon Web Services 提供一組廣泛的全球計算、存儲、數據庫、分析、應用程序和部署服務,可幫助組織更快地遷移、降低 IT 成本和擴展應用程序。很多大型企業和熱門的初創公司都信任這些服務,并通過這些服務為各種工作負載提供技術支持,包括:Web和移動應用程序、數據處理和倉庫、存儲、歸檔和很多其它工作負載。簡單的說,Amazon Web Services 提供各種云計算服務,托管企業的各種數據儲存、計算、分析等需要大量資源的工作,能夠簡化企業的計算量,進而為企業節約資金。這一云服務就不僅僅像前面兩類所說的簡單的文件儲存和簡單的協同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云。安全級別和數據處理能力也和前者很大區別。
阿里巴巴百川計劃主要通過“云”平臺提供架構搭建、數據存儲、安全防護等服務,幫助開發者降低開發與維護成本,在商業變故、投資服務、辦公場地等方面為開發者提供服務,通過阿里巴巴積累的海量數據幫助APP開發者理解各自的用戶群體,從而提供更精準的個性化服務。入駐“百川計劃”的APP應用,可以使用阿里提供的“云”平臺基礎設施,直接授權登錄淘寶賬戶,并接入阿里商品、交易、支付、O2O開放體系,為APP應用快速進行電商化升級。對普通創業者而言,百川讓APP開發變得更加簡單,創業者不用再面面俱到。換言之,使用百川平臺,你甚至不用懂太多技術,只要有好的點子與策劃就行。
[page]
云儲存現狀:各大云儲存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化之處
綜上所述,以上三類云儲存服務在用戶層面可以明顯的區分為兩大類用戶,第一類是面向個人用戶以及小群體用戶,第二類就是大企業、需要大量計算的云服務。
一、大容量云儲存服務正在襲來,服務價格暴跌
出于國內外用戶使用習慣與儲存文件類型風格的不同,國內外云儲存應用的容量普遍差別略大。但是普遍相對幾年前的云儲存應用的前身“網絡硬盤服務”小小的幾百兆來說,已經算非常大的改變了。這幾年來,云儲存的服務價格一路走低。國外的云儲存應用大多起始容量20GB內,擴大容量的方式主要根據用戶需求進行付費升級,費用也只是從幾美元到幾十美元不等。但是國內的云儲存應用以“大”和“免費”取勝,尤其是360的起始容量可以說為36TB起,因為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擴容升級任務,下載相應的移動應用,就能獲得超大的T級云儲存應用。夠用戶儲存極其龐大的文件資源。
這種T級云儲存應用是各大云儲存服務提供商們相互爭奪用戶的一個手段,雖然國內外的云儲存應用提供商所設定的初始容量有大有小,但普遍還是偏大。這樣的儲存模式和國內外的知識產權保護有著一定的關系,很多用戶喜歡在把云儲存應用當做自己的私人硬盤來使用,收藏了大量的文件在云儲存應用中。國內的高清影視資源文件大多以G為計算,如果遇上一個高清控,那么一個超大的云儲存應用對于他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經過獵云網編輯君在海外的學習生活工作經歷看,國外用戶主要用云儲存應用儲存私人的文件或者照片。文件大小主要為MB為單位,而且很少長期保存,只是把云儲存應用當做一個臨時的大容量儲存工具。而且在歐美地區對于版權的保護極為重視,使得盜版影視資源無法存活,從根本上遏制了大容量G級別的文件上傳。所以對云儲存應用的容量要求并不是很高。反而更注重文件的共享性以及跨平臺的操作性。他們使用云儲存應用分享自己的工作文檔給同事,并且進行在線工作分類,能夠簡單的將要處理的文件分給同事,并且無需過多操作就能進行正常的工作。然而在中國,大多數企業都還是使用較為簡單的P2P傳輸需要修改的文件,或者使用企業內部的網絡進行文件傳輸。對云儲存應用的依賴性不大。所以云儲存應用的容量大小以及功能的設定還得依靠國情來決定。
二、給國內云儲存服務敲警鐘:國外云存儲巨頭已經紛至沓來
由于國內的特殊網絡環境,以及各大平臺門戶型互聯網企業對國內云儲存應用的干預,這些門戶型企業“財大氣粗”“人脈廣泛”,擁有了大量的網絡資源和潛在用戶群體。所以現在國內用戶使用的云儲存應用大多數是由前面所提到的幾個大廠商所提供的云儲存服務。用戶群體高度集中在一個或幾個較大的云儲存應用中,雖然對網絡數據資源整合利用率較高,降低了資源的共享使用成本。通過文件特殊的身份碼識別就能對文件進行“秒傳”,這是將眾多用戶的資源統一整合儲存的優勢,能夠給用戶優質的使用體驗,讓用戶在傳輸文件的時候減少網絡帶寬的使用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文件讀寫。
雖然我國云儲存應用環境一片大好局勢,但是像溫水煮青蛙的生存環境對國內的云儲存應用提供商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現在國外的各大云儲存服務提供商都已經相繼進駐國內,針對中國市場制定了響應的戰略方針。“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面對這些國外勢力的挑戰,國內的廠商如果還一味的依靠現有的特殊網絡環境以及一些保護性的政策,如果國外云儲存應用一旦猛然發力,國內云儲存服務商們將可能會受到嚴重的打擊。
三、云儲存應用盈利模式單一阻礙行業進步
現今國內外云儲存應用的用戶對云儲存的容量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前文所提到的現狀中,服務的價格卻一再打折。各服務提供商對于云儲存服務的盈利方式大多局限于收費擴容這一簡單的盈利模式上。從360網盤的“免費36T”“終身免費擴容”等廣告語來看,國內免費容量最大的云儲存應用服務商已經放棄了通過容量來盈利的方式,但其他的盈利模式卻又不是特別突出,所以導致了以360為代表的國內云儲存應用盈利模式單一的尷尬局面。
國外云儲存應用服務商企業所面臨的情況和國內類似,蘋果、微軟等公司的云儲存服務面向大多數用戶的盈利模式依舊是通過售賣容量讓用戶對其賬戶下增加儲存容量的形式進行盈利。模式單一化程度非常嚴重。打簡單的“容量仗”終究不是云儲存行業的出路,云儲存應用的盈利模式亟待改進。
四、企業級運存儲領域方興未艾
隨著大型云儲存以及云計算的鋪開,部分企業推出了基于云儲存的擴展服務。而這些面向大企業的云服務很明顯風格與面向個人與小型企業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這一類型的云服務主要提供的是云計算而不是云儲存,以阿里巴巴百川計劃為例,為開發者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龐大的云計算平臺,用戶只需要將自己需要的功能輸入進云端,就能從龐大的云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內容。百川計劃的云計算能夠處理好大多數的技術性問題,所以作為創業者,就不用再擔心被技術問題所限制,只要有好的想法以及完善的運作模式,就能依靠云計算生產出令人滿意的產品。
面對這些服務,新型的云儲存服務商在原有的云上錦上添花吸引大量新興用戶,如果傳統的云儲存應用還依賴“儲存”這一功能想博得用戶的青睞,可能需要進行一次很大的蛻變才有希望。
展望未來,云儲存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
云計算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石,而物聯網又是云計算最大的用戶,二者的融合可謂珠聯璧合,相輔相成。在大數據時代,云計算融合物聯網將進一步推動數據價值的挖掘,促進產業爆發。云計算不僅是一次全新的技術變革,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企業經營的傳統模式,其按需付費的柔性成本運營模式及軟件即服務的成熟解決方案使企業的快速成長與技術創新成為可能。
一、信息安全是云儲存的保證
云儲存的信息安全極為重要,如果云儲存失去了安全性,個人或企業的資料輕而易舉的就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云計算過去在傳統行業推進緩慢的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他們不敢將數據和計算交給第三方,尤其是金融、通信等行業的客戶。傳統行業規模較大,且是直接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業務,因此其對云計算的性能有極高的要求,即包括計算速度,也包括網絡、并發等方面的性能。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是對海量數據處理的計算能力,大型企業需要處理的數據遠遠大過普通開發者。安全、性能和海量是擁抱云計算最為關心的幾個因素。
前段時間吵得沸沸揚揚的iCloud影星不雅照事件就是對云儲存安全性的一次很大的考驗。雖然蘋果公司一再強調iCloud的云服務是非常安全的。但這僅限于物理層和會話層的安全性,增加防火墻以及增加數據保護措施確實能夠提高云儲存的安全性。但是基于用戶層的賬號密碼的保護缺失造成的安全性能方面的瓶頸會讓別有用心的人鉆空子,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對于信息安全的保護是云儲存的核心。云儲存服務商要做好其產品全方位的安全性才能讓用戶放心的使用。
二、不打價格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才能讓云儲存服務商更好的運作
目前的云計算產業,正處在新一輪價格戰的前夜。在繁榮的云服務領域,Amazon已經占據了很長一段時間。這些都被微軟、Google、阿里巴巴、百度、360等云服務提供商看在眼里,未來的他們必然還是會通過積極的降價策略,削弱對手的優勢。能否以一個合理的價格提供相應的服務,這對云儲存提供商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但是合適的價格僅僅是讓服務正常運作的基礎。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才是讓云儲存服務商們走得更遠的必殺技。未來的云必將是一個龐大的數據群,如果僅僅靠在云儲存應用空間上做過多的無謂掙扎,又或者在應用界面推出廣告或者其他降低用戶體驗感的設置,雖能夠在短期得到小額的盈利,但這并不是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首先要基于用戶的體驗,從用戶出發思考問題。未來的云既是大家共有的數據群,也是云儲存服務商們提供個性化、私人化服務的廣闊平臺。比如不同云服務之間的數據整合,個性化的數據保護,更高級的基于云儲存的數據管理等進階功能。這些服務是很多用戶所需要的,特別是一些企業云服務,相信這些用戶還是會非常樂于為這類“私人化”的服務掏腰包。
三、云存儲功能逐漸從臺前走到幕后,差異化、針對性服務主導未來云計算
對于云儲存與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商,抓準用戶的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會是企業運作的主流方向,在今后的“云”中,用戶需要的是通過云快速響應,提供需要的數據。而不是在一堆繁雜的云數據中海底撈針一般挖掘自己的數據,這樣就失去了“云計算”的意義。
我們看得見的云的存儲功能逐漸從臺前走到幕后,慢慢的和具體服務相互搭配合作,增加云儲存的擴展功能,讓用戶在云端就能體驗各種需要的擴展功能。例如筆記類應用與云儲存相結合,通訊錄和云儲存的整合,照片的云端整理,智能識別分類就能給用戶基于云儲存的另外一種體驗,讓用戶有更針對性的服務。這對開發者的眼光是一種考驗,同時也對云儲存和云應用的開發者們帶來了偌大的商機。
四、面對海外云儲存巨頭襲來,資源整合能力和吃透本土優勢決定本地“云”的成敗
海外云儲存服務雖然有著較好的底子,運作模式與管理方法也較優于我國現在市面上的一些云儲存應用。但是海外云儲存服務缺乏對我國國情的了解,我國網民的性格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參透的。所以本土云儲存應用服務商需要抓住自己的本土化優勢,以自己對中國網民的了解,推出相應的個性化服務,不打價格戰,不打空間站,審時度勢,學會積累自己的資本,學會站隊。
在功能上推出符合國人儲存文件的習慣的功能,既要保持好自己的傳統風格,又要推出新的云計算服務。在設計風格與操作習慣上走親民路線,定能夠與海外的云服務狙擊在國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