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基礎設施在近幾年出現了井噴的場面。要知道,現在提供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的廠商要比不提供HCI的廠商多。像Dell、EMC、HP和VMware這樣的大廠商已經紛紛加入了HCI領域,加上最早從事該領域的Nutanix、Scale Computing和SimpliVity,超融合市場已變得十分擁擠。
很多之前專注于專用橫向擴展存儲產品的公司也進入了超融合基礎設施市場,如DataCore、GridStore、Maxta、Nimboxx和Pivot3等。過多的超融合基礎設施廠商讓用戶在產品選擇上犯了難。
隨著超融合市場日趨成熟,每個廠商都在嘗試為他們的產品創造一些獨有的屬性,以區別于其他產品。這種做法在一個成熟市場中是很自然的行為,這讓IT部門可以根據產品的特性來選擇最合適他們組織需求的產品。你選擇的所有產品首先都必須滿足一系列必要需求,在滿足必要需求的基礎上,再選擇健壯性和價格更優的產品。
必要需求
模塊化的可擴展性:升級和擴展必須在幾小時內完成,而不是幾天、幾周或幾個月。模塊化的可擴展性節省了升級時間、費用及財務風險。系統在優化CPU、內存及存儲的容量和性能時必須足夠靈活。例如,一個VDI系統相比一個大數據系統需要不同的基礎設施優化措施。
性能的線性擴展:性能分級應該具有明確標準。可預測的性能提升必須與容量的增加能夠很好的對應。
以虛擬機為中心的簡易管理:一個提供以虛擬機為中心管理的超融合產品通常擁有簡易的自服務功能。
無縫的升級和技術更新:確保超融合平臺擁有無縫、不間斷的升級和技術更新功能。
單點支持:一個超融合系統廠商應該提供單點支持服務,廠商應該同時熟悉超融合產品中的硬件和端到端的虛擬化軟件。
其它考慮因素
以下特性并不是每個組織都需要的,但了解它們是否能夠幫助到你的需求是很重要的。以下介紹不算詳細,但應該能夠輔助你做出采購決策。
對異構虛擬化產品的支持:在超融合市場中有許多類型的虛擬化環境。一些廠商專注于一種Hypervisor,而有些廠商支持多種Hypervisor。你需要為這些Hypervisor的重要性排序,并且評估這些Hypervisor是否可以協同工作,以及是否可以方便的在不同的Hypervisor之間做遷移。
對所有Hypervisor類型的支持:一些廠商支持開源的KVM虛擬化產品以形成端到端的標準化基礎設施,避免購買額外的Hypervisor。評估使用KVM節省的費用,以及一些特殊的應用負載是否能夠與KVM良好兼容。
存儲空間效率及可靠性:評估底層存儲服務的效率。系統軟件是否依賴RAID控制器來實現硬件的可靠性?將裸容量轉換成可使用容量的存儲軟件的效率是多少?可靠性級別又是多少?糾刪碼可以提升容量效率,但性能會由此(糾刪碼的復制機制)受到影響嗎?
高級數據服務:許多超融合廠商提供高級技術服務,如消重、復制、集成備份和服務質量功能。評估這些功能的能力,對比使用它們的費用和單獨從軟件廠商購買這些軟件的費用有多少差別。
超融合的過度開銷:評估系統是否有被額外的特性(如上面提到的數據服務)過度消費計算資源。基礎設施軟件(如VMware vSphere)通常是根據CPU來計算許可的,評估在超融合產品中這類許可是否帶來了顯著的大額開銷。
共享存儲性能和數據局部性方法:評估當虛擬機在集群中遷移時共享存儲性能的變化。有些超融合系統在虛擬機數據遷移至某些特定節點時性能會有很大的變化;另一些超融合系統能讓虛擬機數據在所有節點保持一致的性能,但這種方式無法針對特定的虛擬機優化性能。
成熟的市場
隨著市場日益成熟,評估超融合產品特性的性價比變得越來越簡單。今天我們在評估超融合產品時,要先確定你需要哪些功能,再評估產品的總體擁有成本(TCO)。一些特性可能會使超融合產品的初始價格看上去有些昂貴,但這意味著你不用再去額外購買一些軟件。不過,這些額外的特性可能會對超融合系統造成額外的CPU性能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