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感知存儲使得新的洞見和管理成為可能,但也帶來了如何滿足IT組織需求以及如何與現有系統及云替代相適應等挑戰。
數據感知存儲,也稱為智能存儲,為用戶改善容量管理、安全性、合規性和故障排除帶來可能。同時它也是傳統存儲市場發生變革的一個標志。
分析師認為,智能的發展應該可以看做是數據存儲公司試圖為客戶提供差異性體驗的大趨勢。
“我觀察到的是其他存儲供應商都試圖在已有平臺上提供即時監控功能”,Mass Taneja Group的高級分析師Jeff Kato說道,他認為存儲公司通常在全閃存陣列或基于閃存優化的陣列平臺上增加更多高級別元數據。這些分析工具通常會關注性能優化情況和服務質量的跟蹤。
“當使用閃存優先的架構成為自然選擇,就意味著增加更豐富元數據集的大門已經敞開,因此將其擴展至數據感知及其分析功能是一種自然延伸”,Kato說。
但數據感知存儲的優勢卻不僅僅限于技術層面的發展。“存儲技術非常成熟,高利潤的市場正在受到各種技術的沖擊,特別是云技術”,Mass Forrester Research的高級分析師Henry Baltazar說。
傳統的數據存儲公司意識到云服務供應商和分析供應商一樣,將不惜一切代價來從自己的客戶那里搶單,因此他們“能夠舉債經營建立服務的基礎”。相比于屈服這種猛攻,存儲公司選擇為服務增加更多的“噱頭”,如為EMC Isilon開通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容量。數據感知存儲公司Qumulo以及DataGravity正處在風口浪尖,Baltazar認為增加新的能力將使客戶傾向于回到現場,采用本地陣列。
然而,Baltazar還沒有看到數據感知存儲的趨勢對現有市場產生何種明顯的影響,“現階段還處于資金投入以及研究和開發階段”,他解釋道。其他供應商很可能將著手建立這樣的系統,或增加這種能力來獲取此種數據知識。
一項風險是數據存儲供應商的專有方法似乎是行不通的,“如果這些公司總是聚焦在這些先進的能力上,將無法規避風險”。
為此,Taneja鼓勵供應商使用開放的API,并保持數據感知功能的可見。換句說話,數據感知存儲平臺應該提供API來實現它的實時分析和可操作性功能。對于使用何種標準,即使它們是或多或少已成為事實上的標準,也只有當供應商對這些因素保持透明和開放的時才會奏效,Kato說。
綜上,數據感知存儲的概念體系還相對新穎,因此如果要求客戶進行如此超前的投資并且其價值——對流程以及組織效率的潛在改進并不是特別明顯時,就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來顯性化和理解它的好處。
“這要取決于這些挑戰對你的重要程度,你的數據中心總體架構以及許多其他因素”,ESG分析公司存儲分析師Scott Sinclair說道。
他認為,要弄清數據感知是否會成為驅動市場的因素,以及哪家企業會領跑這項業務,關鍵取決于哪家數據公司可辨別出提供最大價值的分析方法,并依此找到用戶痛點,建立解決方案。
數據感知存儲的從業者正與他們各自的客戶緊密協作,希望找到最適合應用以及對現有環境影響最小的新工具,Sinclair說,“這很大程度上是個‘時間將證明一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