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閃存吧。磁性介質?那都是上個世紀的事了。云?它只是你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某處的磁盤、磁帶和芯片。
所有這些在與如今最前沿的存儲介質——DNA存儲——相比都顯得老態龍鐘。是的,脫氧核糖核酸似乎為數據存儲帶來了新的解答。事實上,在科學家完全繪制出基因組圖譜之前,在破解核苷酸的密碼過程中,少數人就已經想到這種生命結構單元的的新用途。
看上去,這些雙螺旋能做的不僅僅是承載藍色眼睛、微積分天才或是三分線外遠射能力的基因。那些扭曲的淘氣鬼也可以用來存儲數據。這里的數據指的是我們過去幾年間涉及到的——大數據、物聯網數據、網絡數據、移動數據、社交數據。
DNA研究者幾年前就了解到這個事實,我們能夠像存儲DNA那樣將一串比特或字節存儲起來,但這是個不確定的命題,數據的完整性也是個問題。它就像是櫥子里那堆軟盤上存儲的東西。(悲劇的是,我至少一半的讀者不知道軟盤為何物。)
瑞士的一組研究員最近計算出雙螺旋的一些缺陷,并且開發出以一種長期可靠方式存儲數據的流程——上千年甚至是百萬余年。我確定那會比LTO磁帶更長遠。
這一定是很奇妙的事情,但我無法想象這會是怎樣的畫面。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能否將你所有的數據備份到DNA然后將其植入人體嗎——像是有著奇怪造型的備份管理員?遠程數據復制不再需要復雜且昂貴的流程,你只要把他帶上飛機并運走?
有無限多可能,毫無疑問都散發著未知的光芒,DNA存儲年代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數據存儲局面,將會以一種難以想象的方式重新定義“用戶錯誤”。
即便沒有基因組和雙螺旋,存儲介質仍會向前發展。西部數據子公司HGST,推出了10TB的氦氣盤,大多數陣列廠商都沒有支持超過8TB的硬盤。磁帶也在增長。Oracle T10000D能夠提供本地8.5TB的解壓容量,而IBM TS1150的解壓容量達到10TB。
固態存儲也在井噴式的增長,像是閃迪的大容量4TB SAS閃存盤和英特爾2TB SSD或HGST2.2TB的PCIe 閃存。
問題不在于我們能存儲多少數據。我們還會有更多更大容量的產品,直到基于DNA的產品出現。真正的問題是如何管理所有的數據,了解我們所擁有的以及它們的位置,并保證以一種可回收的方式。
如果我們還計劃把全部的數據變成有用的資源以進行深入的分析,我們就必須克服所有的管理和行政障礙,即便最終我們的數據會跟隨一個怪異造型的管理員閑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