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只是一系列比特推送器嗎?將大量的0和1從這傳到那,并要求這些數據能夠完好無損并及時送達?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看的,智能且高效的數據存儲工具的匱乏正嚴重困擾著那些企業中負責數據存儲和保護的負責人。
只要看一看那些存儲于磁盤、閃存、磁帶或其他介質上的數據,那些比特和字節就像是棋盤上的跳棋一樣做著永不停止的運動。但我們并不這樣理解,我們明白這些比特和字節集合成了我們運營的企業數據。
但當前,絕大多數的企業仍被迫使用最古老的數據存儲工具,把信息作為一系列沒有內在價值的數據串來處理。
備份是使用蠻力的方式降低其數據價值的典型例子。大多數備份進程,包括在最新的扁平式備份技術,都是按照40年前的方案看數據。當然,新的方法更有效率,讓數據中心井井有條,但它們仍舊未從智能的角度去思考數據真正代表了什么以及它們對企業的重要程度。
在最佳的場景下,數據本身足夠智能,能夠了解其使用方式、使用者、活躍時間以及在其直接應用外,是否還具備其他的實用價值。
但在我們在數據中創建這樣的智能之前,即使是像扁平式備份這樣的效率提升操作也被視為一種盲目,它仍然是處理一堆東西而對數據本身并沒有任何意義。
當你嘗試去思考,以應用或以數據為中心的概念形成過程以及這種新的觀念又是如何去重塑數據中心時,你會對當前只有極少數的廠商推出不再透明處理數據的存儲工具的狀況難以理解,而當前已經到了節點,洞察力的缺乏將會抹殺這些進步。只要數據還作為某種商品而非其代表的有價值的信息,那么在更好的利用數據的道路上就會錯失更多的機會。
但還有希望。
對象存儲——將擴展的、記錄性元數據與其存儲的對象放在一起——很有前景。當然,元數據的增加由創建和使用數據對象的應用和用戶負責。但不可否認,這具有潛在的好處。例如,基于文件類型、內容、創建者、修改者等等標志一個數據對象的保存時間。這個元數據信息反過來也能夠通知存儲系統或一個數據操作應用,此對象不能夠復制到云或是在特定日期被刪除以及歸檔。
這種智能能夠終結大量的人工操作,也能夠有效減少保留的數據副本。數據越智能,數據處理也就越智能,數據的操作也將成為策略驅動型事件。
有一小部分廠商已經開始利用新的數據存儲工具來處理這樣的問題。
DataGravity Discovery系列的存儲陣列具有內置的智能,除了存儲數據,該系統支持關聯詳細信息到個人文件,以追蹤和控制特別信息的訪問,利用策略來控制數據保留并提供與文件相關的活動細節報告。DataGravity的產品向數據智能邁了一步。
還有一個數據存儲工具廠商Qumulo,最近推出其數據智能、橫向擴展NAS產品。該系統支持其上存儲數據的分析并利用元數據將文件和其他對象分類。該產品也提供深入到具體客戶端和數據路徑的詳細性能信息,報告任何潛在的瓶頸。
Tarmin基于對象存儲構建其數據定義的存儲。Tarmin在可能位于多個地點的對象存儲之上開辟了一個全局的命名空間。像是數據分層、歸檔、保留和加密這樣的進程都能夠通過策略控制。
新廠商Primary Data也通過部署一個能夠延伸至DAS、NAS、塊或者云存儲的單獨命名空間創建了部分智能。它利用策略控制數據置換,并包含大量的文件數據及其元數據。元數據可以通過主數據提供的API接入。由用戶創建的策略能夠控制一系列的權限和活動,包括文件、目錄和卷的使用,能夠限制諸如文件復制的權限。
這些發展都在正確的方向上并值得關注。在數據的價值能夠被系統和進程充分利用之前,我們無疑將存儲更多的數據,做更多的數據備份并且可能丟失重要的數據。智能存儲依靠于智能以及智能存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