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戰略下,“先投資,后受益”的合同能源管理機制,使耗能企業和節能服務公司實現雙贏,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披露,2013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為0.74噸標準煤/萬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節能形勢異常嚴峻。“十二五”規劃提出,2015年全國GDP能耗相對2010年下降16%,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左右。
為完成節能目標,我國在工業、建筑、交運、農業等多個行業實施節能管理措施。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的統計,最近10年,國內節能服務行業迅速發展,行業總產值從2004年的33.6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155.6億元,復合增速58.78%。
在這樣的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簡稱EMC)作為節能服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場關注度日益提高。EMC模式中,具有專業技術服務、系統管理、資金籌措等多方面綜合優勢的節能服務公司,將承擔投資以及與項目實施有關的大部分風險,客戶仍可獲得節能項目的效益,而節能服務公司從客戶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獲取利潤。
與EPC(工程總承包)、BO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等主要節能服務模式對比來看,節能服務公司與業主雙方共贏的合作方式克服了工業企業實施節能項目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主要市場障礙。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主要涉及到四個關聯方:用能企業、節能服務公司、政府和金融機構,其中政府向節能服務公司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稅收優惠、財政獎勵等;金融機構向節能服務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節能服務公司向用能企業提供節能設備和節能服務,最終實現用能企業的節能目標。
1.要靠政策支持
節能服務快速發展的市場有望推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迅速推廣。
“十一五”期間,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的年均產值增速超過60%;2013年產業產值達到2156億,同比增幅超30%。在此期間,我國合同能源管理投資總額也從2004年的11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742.3億元,年復合增速達59.71%。
根據國務院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通過EMC方式實現的節能能力為6000萬噸標準煤,但是2011-2013年實際形成的節能能力為6036萬噸標準煤,已超規劃目標。
假設2014-2015年EMC的新建節能能力保持過去四年的平均增速(34%),到2015年將形成14063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占工業節能量的59.84%。假設噸標準煤投資額2800元,2014、2015年EMC投資額分別為960億元、1287億元。
具體到EMC項目實施數量來看,建筑領域最多,工業領域次之。從總的投資額來看,工業投資總額占70%左右。國內工業領域EMC以余熱余壓利用、鍋爐改造以及電機系統節能為主。
另外,國家給予稅收優惠、財政獎勵等,也是EMC在“十二五”快速發展的原因。
2.偏愛大公司
節能設施改造多數采取墊資的形式,且前期投資較大,因此強有力的融資支持成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關鍵。但是由于節能改造的固定資產投入歸屬用戶所有,節能服務公司缺少資產可以向銀行抵押,造成項目融資困難。
目前大型節能服務公司在銀行的貸款利率一般為基準利率上浮15%左右,達到7.53%;而2013 年以來,民間小額貸款平均利率超過20%。
然而,由于我國節能服務公司以中小企業為主,在資金緊張的大背景下,較高的融資成本將削弱其競爭力。而大型節能服務公司融資成本較低,競爭優勢明顯。
截至目前,發改委和財政部已先后公布了五批節能服務公司備案名單,備案公司總數已達3210家。近年來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的競爭格局有集中化的趨勢:投資超過5億元的有12家,超過1億的有46家,而更多的企業規模偏小。
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數量居多。從2012年節能服務公司的節能量來看,前100家企業的節能量為653萬噸標準煤,前20名企業的節能量為477萬噸標準煤,占百強企業節能量的73%;前10名企業的節能量占比為56%;節能量超過10萬噸標準煤的企業僅16家,行業集中度有提高的趨勢。
從節能領域來看,鋼鐵依然是主要行業,其次是電力、石化和建材。由于節能服務行業的資本密集型效應越來越突出,未來可能會出現節能行業向大型節能服務公司集中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