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訊 1月9日(上海)
2013年,“去IOE(IBM、Oracle、EMC)”話題配合著棱鏡門事件讓整個IT基礎設施市場掀起了一股國產化風潮。當時間過渡到2014年,企業應用軟件領域也開始商量著是否要來一場“去SOA(SAP、Oracle、Accenture)”熱潮。
“去SOA”,僅僅是“鼓吹”國產化?
“去SOA”意味著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擁護國產軟件廠商。
某大型企業CIO談到,多選擇國外應用軟件都是在多年前實施的,在五六年前,在某些行業領域,國外相關應用軟件確實具有一定優勢;在這種情況,選擇他們無可厚非。不過,隨著信息化應用的深入,現在國外應用軟件在應用中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首先前期投入、實施成本、后期維護成本巨大;其次,我國企業經歷著產業轉型升級以及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而國外應用軟件系統已經不能滿足這些需求。
除了技術問題,“去SOA”的關鍵在于國家、企業信息安全的防護。
專家認為,盡管國內信息安全市場服務商在資金規模、商業運作模式上不如國外廠商成熟,但在關鍵技術上如用戶身份安全、接入安全、手機終端管理和移動數據保密等,還是在基本的硬件、軟件、網絡設備的服務上,都已能與之平起平坐。從項目運作情況看,象華為、廣聯達、浪潮軟件、CAXA、航天信息、用友等這些國內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提供從PC到移動設備上的全生命安全周期管理的IT服務商往往是依靠扎實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用戶體驗來獲得用戶的充分認可,在設備兼容性、軟件安全性、客戶需求理解、服務響應速度等方面相比國外廠商有明顯優勢。我國本土化IT服務廠商已經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將使 “去SOA”更易實現。目前國內有越來越多的政企“去IOE”過程在加快,而與之同時,更多的政企也紛紛加入“去SOA”行列,“去SOA”風起云涌。
去SOA,分三步
國內開展去“SOA”可分為三步走:第一步為學習探索階段。此階段主要目標是掌握開源架構的基礎知識,建立虛擬團隊,儲備和選拔相關的專業人才;第二步為應用推廣階段。此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可選擇目前現有的非核心應用進行定制開發和并行遷移,進行相關的實際運營和壓力測試,掌握實際開發和運營經驗;最后一步為全面替代階段,采用逐步試點的方式,用開源軟件替代現有核心業務的“SOA”架構,從而真正實現“去SOA”化。阿里巴巴實現這一過程耗時4年,大企、集團單位也需要經歷這一積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