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軟銀宣布將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英國芯片公司ARM。而就在昨天,軟銀正式宣布已經完成了對于ARM的收購事宜,至此,這項今年全球科技市場最大的并購案之一正式落下帷幕。
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供應商,ARM在全球有著可觀的市占和很高的信譽。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CPU都采用ARM架構,且ARM設計了大量高性價比、低功耗的RISC處理器以及相關的技術及軟件。
ARM不需要“被收購”?在此基礎上,很多人認為ARM完全不需要“被收購”。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為芯片領域的兩大巨頭,Intel與ARM的商業模式是大不相同的:
Intel自己研發處理器架構,自己研發處理器,在自家的晶圓工廠制造,向整機制造商高價出售處理器;
ARM研發統一的處理器架構,授權給各家芯片設計公司自行研發處理器,再找第三方晶圓代工廠制造,其中ARM只收平均不到1美元的授權費。
兩種商業模式的不同,就造就了雙方在盈利方面的天差地別,當Intel的年營收達到幾百億美元的時候,ARM就只能守著那可憐巴巴的10億英鎊(約合13.3億美元),而這其中的大部分還將用于來年的技術研發?;蛟S是出于自身利益的緣故,ARM董事會決定以高價“賣掉”ARM。
被收購后,ARM的賺錢能力會加強嗎?因為嫌棄ARM不會賺錢,抑或是為了改變現狀,其董事會通過了將ARM“賣身”軟銀的決定。但是,這之后的發展真的會如其所愿嗎?
對于ARM收購后的安排,軟銀方面表示,ARM將繼續作為獨立公司運營,并且,未來幾年或將把ARM的員工數量增加一倍,達到5000至6000人。
事實上,對于軟銀來說,保持ARM的獨立性是必然的。在業務上,“技術和價格”就是ARM占領市場的兩大王牌。他們在技術的研制上心無旁騖,從而才能夠打敗芯片巨頭Intel,而合理的價格就是吸引客戶的最大誘惑。
不過,如果在被收購后不能夠保持獨立性,由于觀念等方面的不同,軟銀的插手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點改變,進而影響ARM的業務,這種結果不管是對軟銀還是ARM ,都會顯得有點得不償失。
而在獨立之后,為了安穩客戶的心,避免客戶的流失和業務的大幅縮水,ARM的專利技術許可費/特許權使用費必將繼續保持在合理價格內。同時,針對ARM客戶的產品也會繼續保持高水準,這就意味著成本的繼續大幅投入。
從這兩點看來,對于ARM被收購后的賺錢能力,鎂客君并不抱有多大的期望。不過,ARM好像并沒有過于看重自身的盈利,甚至轉而投入了服務器芯片的懷抱,在占領了移動端市場后,欲與Intel至強一爭服務端天下。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被收購后,ARM的超算計劃是否受影響?超級計算機的芯片是Intel x86的天下,但就在那個被“壟斷”的時代,有人嘗試打破這個“局”。
2011年,西班牙巴塞羅那超級計算中心(BSC)啟動了一個超算項目,代號為“Mont-Blanc Project”(勃朗峰工程)。在這個項目中,他們將使用ARM Cortex-A15架構打造,也是ARM第一次嘗試高性能計算(HPC)。
而正如項目簡介中所說,“ARM處理器從來就不是針對HPC設計的,ARM芯片也從未用于HPC系統,這帶來了大量的嚴峻挑戰。……這將是第一次在HPC中使用嵌入式移動SoC。”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未看到有關于這個項目的更多消息或進展。
K超級計算機
不過,這并沒有打擊ARM進入超算領域的決心。就在今年的超級計算機大會上,日本富士通已表明會在自己打造的巨型級超級計算機“后K”上使用64位ARMv8內核。
按照他們的設想,后K超級計算機的應用性能是K超級計算機(世界排行第五)的100倍以上,其速度將達每秒100億億次浮點運算(神威太湖之光為12.54億億次浮點運算)。如若打造成功,這將是世界上最快的ARM芯片計算機系統。
在對抗服務端芯片老大Intel上,ARM的強項在于其相較于x86架構更具省電效益的潛力,此特性對于高耗能的超級計算機來說頗具助益,也是ARM搶奪Intel市場的一個有利突破口。
軟銀此次對于ARM的收購,在無形之中也拉近了ARM與日本IDM(國際整合元件制造商)大廠間的合作距離。比如說與富士通之間拉近距離,可以幫助其更好地進行超算芯片的制造;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講,“后K超級計算機”又何嘗不是ARM的一個“活字招牌”?而著力開發“后K超級計算機”,或許就是它打入服務端市場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