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蘋果公司的“由硬及軟”,還是谷歌、微軟等企業的“由軟及硬”,其奔向成功的目標和野心都高度相似。
當不少人質疑蘋果在智能手機的創新能力衰減、谷歌的智能眼鏡實用性太差時,總是選擇性忽略一個現實:以蘋果和谷歌為代表的美國互聯網創新巨頭,從一開始其野心就不滿足于一款或者幾款產品的顛覆式創新,還在于通過一個個智能終端產品的突破,最終構建一個屬于全家人的智慧工作生活圈,從而影響并改變一代人的生活娛樂方式。
事實上,擺在蘋果、谷歌等企業面前的創新道路,才剛剛鋪開。
蘋果的“粉絲經濟”
與谷歌的“免費化”思路
蘋果和谷歌,這兩家企業代表了全球創新型企業的兩種玩法,前者是硬件突破、軟件撐腰,以“我”為主包羅萬象;后者是軟件開放、整合硬件,“我”藏身后搭建平臺。
無論是近年來風靡全球的蘋果iPhone系列、iPad系列硬件產品,還是已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市場近六成左右的安卓操作系統,都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兩種企業經營策略和手段上的創新視野與路徑。
蘋果的玩法,從一開始就因為創始人喬布斯的復雜創業經歷(作為蘋果電腦創始人而被趕出公司)而采取了一種相對封閉卻有比較完善的生態鏈布局。從硬件入手,通過“好玩又好用”的iPod個人播放器小試牛刀,通過蘋果應用程序商店實現了唱片的數字化轉型,完成對傳統唱片產業的巨大沖擊。由此,也讓蘋果將這一模式快速復制到智能手機、個人平板電腦等產品上。
最終,隨著蘋果iPhone、iPad用戶的規模化增長,帶動了蘋果應用程序商店業務量的激增,也吸引了來自全球的APP等應用服務軟件商加入,不斷做大蘋果的生態圈蛋糕。而在蘋果這一生態圈的背后,正是基于其在硬件產品上的強大創新顛覆能力,從而聚集并形成了硬件公司獨有的“粉絲經濟”。
相對于硬件公司蘋果而言,谷歌公司則是一家徹底的互聯網公司,其起步于“免費搜索”業務并開創了全新的“互聯網精準廣告”模式,為企業之后的一系列創新和擴張奠定了強大的“經濟業務現金流”基礎。
此后,面向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安卓平臺的免費開放,則延續了谷歌作為互聯網公司一貫以來的“免費化”思路,通過開放平臺的策略,谷歌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近六成的份額,并形成了對蘋果iOS系統的最強大威脅。
隨后,免費化的安卓系統迅速展開從手機向電視、家電、平板電腦等所有智能操作系統的擴張,由此也提前曝光其商業意圖:即以免費開放的操作系統為平臺,完成對所有智能終端硬件產品的底層定義,最終避開了激烈的硬件產品市場爭奪,而是主動以軟件完成對消費者使用習慣的統一。最終,再借助軟件平臺優勢進入包括智能眼鏡、智能無人駕駛飛機等開創性硬件行業,實現軟硬融合下的全新發展路線。
從一款產品
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無論是蘋果公司的“由硬及軟”,還是谷歌、微軟等企業的“由軟及硬”,對于創新型公司來說,創新的路徑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奔向成功的目標和野心卻是高度相似。那就是要完成從一款產品的定義到一代人生活方式的影響和改變,從而成就引領一輪又一輪消費潮流的時代型企業。
進入2014年之后,隨著全球“智能家居”、“智慧家庭”快速從概念和雛形,變成一個個可以落地和實現的產品解決方案,并借助現有的智能手機、電腦和家電產品完成了“互聯、互通、互控”市場化落地后,也拉開了蘋果和谷歌等創新者新的擴張大幕。
無論是今年6月蘋果發布的首個面向智慧家庭的HomeKit平臺,正式宣告與通信、智能燈、家電以及存儲等領域的17家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打造既封閉又開放的“智慧家居”生態平臺,還是今年6月下旬谷歌在I/O開發者大會上發布面向低端手機的安卓L、車載系統Auto、電視系統TV和健康管理平臺Fit等一系列面向不同智能產品的差異化定制操作系統,開始借助操作系統的力量來定義終端的硬件產品,都已經釋放出這些企業在戰略版圖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布局和覆蓋后,開始實施新的戰略布局和擴張。
這同時也給中國的同行們提供全新的發展視野,即在創新的道路上永遠沒有止境,但是創新者的最大挑戰就在于“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而蘋果與谷歌的成功,恰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令人想象不到的創新”過程中尋找到新的創新動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