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改變數據中心管理
傳統企業IT系統中最不智能的部分,需要人工處理很多數據,甚至機器宕機都要人工取數據中心現場檢查,更不能實現提前預知數據中心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實際上,人們對數據中心的改造一直在繼續,但卻沒有突破性的改變。早在2011年,硬件的世界還沒有那么開放的時候,Fcacebook作為社交媒體巨頭,數據量成幾何倍數增長,Facebook對于數據中心的需求越來越大,Facebook喬納森?海利格(Jonathan Heiliger)首次向扎爾伯格提出了OCP(開放計算項目)的主張。
開源改變了數據中心硬件的結構,也改變了軟件和運維的模式。數據中心Imanager、Easy數據中心IM、Ansible Tower、Puppet Enterprise等都是開源的數據中心自動化管理軟件。這些開源軟件和DevOps改變了數據中心的管理場景和流程。
高性能計算融合機器學習
高性能計算已經成為行業內新標準,但高性能計算長期遇到的問題是:技術與產業結合弱的問題。而在過去半年,我們發現,將高性能計算與機器學習相融合,是一條不錯的發展路徑。而且AI不同于云計算只做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而是要做創新、要做賦能。
人工智能行業似乎每天都在飛速向前發展,語音識別能力不斷增強,圖片識別精準度不斷提升,一片欣欣向榮景象。但是如今的AI和機器學習卻面臨著幾個嚴重的問題和挑戰,即人才的缺乏和從技術轉向產品產出價值的難題。
人才缺乏同樣是高性能計算面臨的難題,而這道難題的答案只能由時間來給出。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則需要賦能機器學習,通過與其他技術相融合,產出價值。
服務器突破傳統品牌
在品牌服務器中,似乎已經大局已定。但是在過去半年中,發布了AI服務器等高密度、場景化的服務器,突破了傳統品牌所能給予的力量。
而在傳統服務器市場中,已經占據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幾大服務器品牌商間,國內服務器品牌也開始大力布局國際市場,大有顛覆現有格局之勢。
超融合獨角獸待定
超融合架構在今年著實火了一把,想從后臺到前端一條龍包攬,如今看來超融合將成為未來企業必定會選擇的發展方向,形成一個由IT基礎設施提供商搭建了一個包含虛擬化、軟件、硬件、應用的完整的解決方案。
過去半年見,國外原存儲大廠、國內云計算相關企業、存儲相關企業、計算硬件供應商均發布了自己的超融合產品。有人說此時入局已晚,但筆者認為超融合未來可期,超融合獨角獸待定。
對于企業級IT小白而言,貿然進入超融合領域并不可取,但如果IT廠商擁有超融合相關技術基礎入局不晚。企業級IT是一個門檻較高的行業,而超融合技術脫胎于對基礎資源的整合,如果一家擁有深厚IT底蘊的公司,自身擁有深厚的IT基礎設施研發技術和經驗,同時擁有完善的外圍生態圈,例如虛擬化、ISV等合作伙伴。
白牌壓制品牌
一個成熟的市場往往不會出現變革性的動蕩,而企業及硬件就是這樣的市場環境。服務器品牌市場足夠成熟,雖然受到政策影響,依然變化不大。超融合設備出現了很多新的品牌加入,但是距離角逐出超融合領域的獨角獸,依然需要有很長的市場去考驗。hpc市場由于技術門檻比較高,建立了較高壁壘, 市場變化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白牌服務器勢頭很足壓制得品牌服務越來越難,甚至需要通過壓價來提升市場占有率。在這種背景下,傳統服務器廠商更加注重市場需求,力求突破傳統品牌。
結束語
半年的時間對于服務器變化來說應該不大,以上4點變化對2018年上半年來說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