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還在糾結惠普是不是應該拆分PC業務,異或拆分之后的走向的時候,惠普已然想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身處全球PC第一的位置卻敢于“壯士斷腕”,說明了惠普轉型的決心。事實上,惠普的戰略調整也是基于它對于未來IT發展趨勢的新認識,云戰略就是它未來努力的方向。當“軟實力”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立足市場的最大資本時,惠普提前布局云戰略也是一個明智之舉。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確定云計算未來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但無疑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雖然目前惠普的云戰略還處于“搭架子”的階段,其對外宣傳不是很高調,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蛛絲馬跡,清晰了解隱藏在惠普一系列動作背后的謀略。當初,惠普全球總裁兼CEO李艾科上臺之時就直言,在后PC時代中,要對惠普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并將在其云藍圖上深深地刻上“一個圈”。眾所周知,很多企業都在架構自己的云計算市場,包括微軟、IBM、谷歌等都有這種舉措,當然由于各自對市場的理解不同,每家企業在構筑自己的戰略目標時也不盡相同。
惠普的策略是什么?聚焦軟件服務能力,這也是其變革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惠普宣布計劃剝離PC業務的同時,還宣布了另外一個重要消息--收購英國公司Autonomy.為什么要收購?這家公司又能給惠普帶來了什么?據悉,Autonomy是一家專注于數據搜索、分析、管理的公司,它著重于對于非結構性數據的管理。所謂非結構性數據,簡單地說就是無法通過Excel表進行管理的數據,例如文本、電子郵件、網頁、聲音和視頻等。
眾所周知,云計算的根基其實就是數據的搜索、分析與管理。一個個架構的背后是海量的信息甄選,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平臺做基礎的話,要想成功談何容易。惠普收購Autonomy顯然也是出于布局的打算。可以想到的是,收購Autonomy可以加強惠普在數據分析、云、行業能力和工作流程管理方面的能力,這也是強化惠普云計算方案的一條捷徑。
再回溯之前惠普對于3Com的收購,如果你認為這是惠普進入網絡設備領域的一個標志,那么你猜錯了。這不是惠普的強項,它也沒有資本在這個領域和那些業已存在的巨頭“掰腕子”。這個收購行為只是惠普云戰略宏偉藍圖的一個基石。在構筑云計算的過程中,要實現服務器與客戶端之間無障礙的信息傳遞,需要把更多的計算、存儲任務交給服務器,而客戶端則專注于負責簡單的計算和輸出功能即可,其中就需要網絡設備作為二者溝通的順暢通道。
如果把過去的惠普一系列的收購行為串起來看,你就很容易看明白,從收購3Com構筑網絡基礎通道,到競價數據存儲及云計算公司3Par,再到Autonomy,這其實就是惠普為云計算服務布下的幾步具有戰略意義的棋局。
當競爭對手都在為未來謀劃的時候,云計算是被業界達成共識的一個方向。仔細思考,同樣是致力于云計算,惠普和其他競爭對手如IBM、Amazon、微軟等相比,優勢各自不同。最明顯的一點,惠普擁有龐大的打印機用戶基礎,如果充分利用這一點,惠普的云打印機就可以輕易地幫助用戶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等終端設備享受打印服務。之前有報道稱,利用惠普噴墨打印機內的傳感器和惠普云,可以幫助殼牌公司監測油庫庫存。
當然相對于IBM、微軟、谷歌、Amazon等同樣構筑云計算領域的對手,惠普要想實現全面的業務轉型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種轉型的過程中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貫徹其預定方針,進而帶來步調一致的轉變是非常關鍵的。甩掉包袱是為了更專注地發展,但如果在這場變革中拖泥帶水的話,會難以避免地給惠普帶來陣痛,這是接下來惠普必須要審慎面對的一個問題。如果順利轉身,惠普在行業的領先位置也許還會延續,但現在就下結論來肯定或者否定這種轉型,顯然為時過早。還是讓時間來說明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