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掌握2015年我國信息網絡安全情況,宣傳、普及信息網絡安全知識,提高廣大用戶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以下簡稱“病毒中心”)于2015年12月20日至2016年1月20日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十五次全國信息網絡安全狀況暨計算機和移動終端病毒疫情調查活動”。此次活動由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主辦,病毒中心和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承辦,中國反惡意軟件聯盟及十一家反病毒產品生產廠商參與活動并提供支持。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北方網、騰訊網、《中國計算機報》、《信息網絡安全》、《中國信息安全》11家單位作為支持媒體參與此次調查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64.22%的被調查者發生過網絡安全事件,與2014年相比下降了24.48%;感染計算機病毒的比例為63.89%,比2014年增長了0.19%;移動終端的病毒感染比例為50.46%,比2014年增長了18.96%。安全事件呈現出下降的態勢,但移動終端的病毒感染率漲幅較大。
2015年,感染病毒、木馬等惡意代碼再次回潮,成為最主要的網絡安全威脅。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惡意代碼并不像傳統意義上的病毒,而是向灰色地帶過渡。作為傳統PC和移動終端共同面臨的安全問題,網絡釣魚/網絡欺詐日趨嚴重。網絡詐騙告別了以往單純依靠病毒的局面,更多的與數據泄露的信息相結合,將大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的結果應用于網絡詐騙,使詐騙定位更精準,得手幾率大大提高。APT攻擊愈演愈烈,2015年出現了多起高水準的APT事件,“方程式(Equation)”、Duqu2.0和APT-TOCS等事件都極具代表性。5月出現的“毒液漏洞”(VENOM)可造成虛擬機逃逸,使數以百萬計的虛擬機處于網絡攻擊風險之中,攻擊者可以使監控程序崩潰,并獲得目標機及其運行的虛擬機的控制權。該漏洞威脅到全球各大云服務提供商的數據安全,并有可能影響到成千上萬的機構和數以百萬計的終端用戶。
2015年,各類敲詐勒索軟件在我國大量涌現、肆虐傳播,成為近兩年增長最快的網絡威脅之一。數據泄露事件頻繁發生,由網絡攻擊引發的數據泄露事件依舊猖獗,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和輿論壓力。網絡攻擊目標從政府機構擴大到民眾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涉及電信、金融、能源等多個領域。
針對這些網絡犯罪活動頻發與升級的現象,我國加速了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的制定,同時也加大了對網絡犯罪的打擊力度,2015年6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草案)》。各部委聯合組織了“劍網2015”、“獵狐”專項行動全面治理網絡亂象,打擊網絡非法行為,凈化網絡環境。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深入地進行網絡安全法制建設。
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與信息安全問題也逐漸凸顯,并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存在安全漏洞、防病毒軟件功能還不夠完善,加之用戶防范意識不足,受攻擊的概率大大高于傳統PC機。2015年移動終端網絡釣魚事件大幅度上漲、勒索軟件大量涌現。基于安卓系統的惡意應用和惡意軟件數量急劇增加,iOS也走下神壇,不再是堅不可摧。移動設備已經取代傳統個人電腦成為主流上網工具,移動安全領域的問題日趨復雜,不法分子利用釣魚網站瞄準手機支付用戶群體,利用仿冒移動應用、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偽基站等多種手段,實施跨平臺的欺詐和攻擊。
除了針對傳統PC平臺,針對移動平臺的APT攻擊也越來越多。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用戶粘性大,實時在線率高,聯系人之間的信任強度更大。加之移動終端與傳統PC存儲的信息具有差異性,如電話簿、短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等都是從傳統PC端無法獲取的。因此,各類安全威脅紛紛向移動終端轉移。移動安全已經成為安全領域的焦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