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沃頓商學院旗下電子雜志《沃頓知識在線》今天撰文稱,隨著移動行業的軍備競賽不斷升級,與隱私有關的技術可能會成為蘋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爭奪的下一個戰場。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最近,蘋果和谷歌分別推出了最新版iOS和Android平臺。雖然只是兩家公司對原有系統的升級,但一場大戰正在悄悄醞釀:目標是讓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更加智能,而手段則是進一步挖掘更多的個人數據。
這兩家公司主導了移動平臺,而現在,他們準備把戰火燒到新的戰場,希望通過深入了解用戶來主動提供幫助,根據用戶所在的環境為其提供信息,讓他們的設備進一步取代人類助手。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蘋果和谷歌的平臺很相似,但觀念上卻存在很大差異。”沃頓市場營銷教授彼得·法德爾(PeterFader)說,“谷歌的平臺很功利,以信息為導向。蘋果則以設計為導向。”
但這兩家公司都有相同的目標:“每個平臺都希望融入你的生活,為你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只不過,蘋果更加重視隱私。”
隱私謎題
目前還不清楚隱私(或人們對隱私的認知)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移動領域的大數據爭奪戰。所謂的“大數據”需要從各個方面匯總數據,并以此為依據展開新的分析。這種方法要求消費者分享更多內容,以便獲取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和相關功能。在今年5月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該公司高管著重強調這家搜索巨頭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投資。
谷歌表示,無論是專門分析和組織個人照片的Google Photos,還是下一代GoogleNow和Android,該公司的算法都將簡化人們的生活。
Google Photos總監阿尼爾·薩布哈瓦爾(AnilSabharwal)表示,該公司的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對照片進行分析。谷歌高級副總裁桑達爾·皮查伊(SundarPIchai)也表示,該公司過去幾年對機器學習技術展開了大舉投資。他還補充道,谷歌希望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相關內容,促使用戶采取行動。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Cook)顯然希望隱私擔憂在最新的移動軍備競賽中發揮作用,幫助蘋果利用隱私立場獲得領先地位。今年6月初,庫克在接受網絡隱私維權組織EPIC頒發的獎項時,就曾間接抨擊過谷歌。他指出,部分硅谷公司的業務基礎是“不遺余力挖掘用戶信息,并變現這些信息。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做法。這不是蘋果想做的事情。”
在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庫克和他的領導團隊就曾經闡述了該公司將如何把名為“主動助理”(ProactiveAssistant)的功能整合到最新的iOS系統中。這項技術將允許iPhone或iPad查看用戶的日程表,獲取其所在的位置,并整合各類信息,然后為用戶提供更多幫助。
但蘋果與谷歌的方法究竟有何差別?蘋果高管強調說,雖然該公司的設備能夠更好地了解用戶,但所有信息都不會上傳到云端,也不會在云端進行分析。“主動助理”的很多功能都不需要AppleID即可使用。
庫克的評論觸及了科技行業的一個新問題:究竟應當如何使用信息?又應當如何平衡免費服務和數據收集之間的關系?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Research對2萬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有63%的美國智能手機用戶擔心隱私和安全問題。“無論可穿戴設備和聯網設備在未來10年實現多么快的發展,移動設備已經引發了一場變革——科技企業有能力收集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數據,并對其加以利用。”Forrester分析師托馬斯·哈森(ThomasHusson)在博客中寫道,“通過移動設備收集的數據將更敏感、更個性、更符合用戶所在的環境。”
數據爭奪
能夠圍繞用戶信息構建的數據和功能,已經成為當前移動大戰的關鍵所在,原因是機器學習等工具已經成為成熟市場的最新前沿陣地。“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漸進式創新的時代,谷歌和蘋果都在尋找新的跨越機會。”沃頓輔助管理教授兼麥克創新管理學院執行理事賽卡特·喬杜里(SaikatChaudhuri)說。
喬杜里表示,谷歌和蘋果提供的主動型個人助理服務有可能引發一場革命性的變革。但目前來看,谷歌和蘋果仍然任重道遠,更不用說微軟的Cortana個人助理技術了。“這些產品目前還遠遠無法充當真正的個人助理。”喬杜里說,“要直接向他們下達命令并不容易。”
在開發能預測用戶需求的技術和算法時,谷歌或許具備領先優勢。法德爾和沃頓教授大衛·許(DavidHsu)都認為,蘋果的隱私聲明主要還是為了轉移重點,因為該公司在云計算和機器學習領域落后于谷歌。事實上,蘋果在地圖和導航等多個領域的表現都不及谷歌。例如,蘋果地圖很快就將提供公交導航功能,但谷歌幾年前就已經發布了這項服務。
“谷歌從一開始就是一家信息公司。”法德爾說。他認為,蘋果的隱私立場主要是針對競爭對手發起的營銷攻勢,而非真正表達顧慮。“從數據搜集、分析和利用的角度來看,谷歌遠遠領先于蘋果。”
大衛·許表示,蘋果可以在各個方面與用戶接觸,通過手機定位服務、iTunes、App Store和ApplePay等工具了解用戶。“蘋果的立場占據了道德制高點,但數據并非其商業模式的核心。”他指出,“對谷歌來說,數據卻至關重要。很難判斷蘋果是真的反對數據收集,還是為了壓制谷歌,或者僅僅是提醒人們注意自家平臺的與眾不同。”
事實上,蘋果挑起的隱私之爭有可能造成作繭自縛的局面。蘋果的方法可能限制該公司的服務能力:如果單純依賴自家設備來預測用戶需求,就難以真正根據用戶所處的背景提供相應的服務。“我不太相信蘋果能在未來3年、5年或10年始終固守這一立場。”大衛·許說。他指出,云計算和相關算法的進步將引入新的服務,“如果能夠利用數據庫來理解用戶的行為,并做出預測,就將獲得很大的優勢。”
目前來看,蘋果在將自家服務與谷歌的服務進行對比時,似乎一直在強調人性化因素。蘋果最新的音樂服務就以人工編輯的播放列表作為賣點,該公司還在為新的新聞應用聘請人工編輯。
“我認為蘋果能夠填補任何機器學習差距。”喬杜里說。他還補充道,未來的服務還將把移動平臺與物聯網整合起來,后者的本質是一系列終端數據收集點,包括家用電器、電視機、恒溫器和其他能夠聯網的物體。
在物聯網領域,蘋果已經為今后構建主導平臺打好了地基。該公司推出了HomeKit軟件,希望可以用該公司出品的設備連接和管理家居網絡。蘋果還推出了可以用于醫療研究的ResearchKit。谷歌也啟動了類似的項目,并收購了智能恒溫器領域的先驅企業Nest。
未知領域
大衛·許認為,蘋果在隱私問題上的立場是一個有趣的“自然實驗”。目前還不清楚用戶是否真的關心谷歌的數據追蹤行為和追蹤方式,或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關心此事。
“Android知道你在那里,知道你周圍有什么,這些信息很有價值。我們放棄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大衛·許問道,“隱私如今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有些我們曾經認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東西,如今也已經放棄了。我們不知道界限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權衡成本與收益。”
法德爾表示,谷歌和蘋果的隱私立場之所以如此有趣,關鍵在于,除非有人越線,否則沒有人知道邊界究竟在哪里。“有些會過分利用數據。”他說。
法德爾表示,由于要通過不斷的嘗試才能畫出隱私界限,所以谷歌成為了最適合探索這一領域的企業。“谷歌很善于嘗試,善于找出真正有用的東西。”他說,“該公司比任何一家企業都更有能力在該領域理清頭緒。”
法德爾指出,隱私問題的重要性或許并不像各種研究顯示得那么重要。“關于人們的分享意愿,目前存在很多困惑。”他解釋道,“如果你通過問卷調查向人們詢問此事,他們會給出政治正確的答案,也就是不想分享信息。然而,很多人往往口是心非。”
新產品的空間
個性化服務浪潮還可以為其他企業創造發展機會。
“我認為,當Facebook以Android為基礎構建自己的應用層之后,便可借助人們對Facebook的依賴實現發展。”法德爾說,“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Facebook。微軟同樣如此,他們在文檔管理領域擁有優勢。倘若這兩家企業都找不到發展出路,我想不出還有哪些公司能有機會。”
法德爾補充說,他不知道什么因素會刺激一家公司去挑戰谷歌和蘋果,畢竟這兩家企業已經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如果一家公司能夠開發出真正有吸引力的硬件,而且恰好擁有能夠為其賦予活力的軟件,那或許還有機會。”他說。
喬杜里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講,多數移動創新都是由硬件引領的。黑莓擁有智能手機鍵盤,還輔以電子郵件應用這個殺手級應用。后來,蘋果則配備了觸摸屏。
“可以想見的是,可能會有一款手機能夠利用新材料折疊起來,并且能伸展成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喬杜里說,“如果有人真能開發這種技術,那就將是顛覆性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頂尖的硬件公司更容易實現這種突破。”
喬杜里還補充說,微軟有可能重新加入戰局,因為該公司在數據分析和硬件設計領域都擁有足夠的研發實力和經驗。已經成長為大型Android手機廠商的小米也有可能開發一些新產品。
喬杜里認為,全聲控手機也可能成為一大發展機會。“語音輸入必須足夠強大才能成為格局顛覆者。其他平臺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對當今設備的功能展開實質性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