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3月14日訊
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保障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解決這一難題,需遵循“四字經”法則。
軟硬兼施,完善信息技術
技術上需要‘軟硬兼施’,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不少軟件的使用需要“秘鑰”,也就是硬件保護。比如,要打開一個數據庫,必須將特殊的U盤插入電腦才能運行。
當前國內數據技術發展迅速,把控平臺信息進出,硬件技術完全跟得上時代。核心軟硬件自主可控,是保護國家安全及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關鍵。
他律自律,提升道德水平
早在2012年,公安部就統一部署指揮北京、河北、山西等20個省區市公安機關開展了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類違法犯罪活動集中行動,抓獲1700余名犯罪嫌疑人。
當前無論是哪一行業都會借助大數據發展,都需要加強對平臺使用者的思想教育,“大數據軟硬件制作出來,是否會出現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還得看使用者是否安分守己。
2013年,旅店業 “2000萬開房數據”被人獲取,在“黑客圈”分享并“地下傳播”。
一些人在網上任意發布他人信息,對社會整體誠信提出了嚴峻挑戰,每個人在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應該維護網絡安全,遵守規則,使網絡空氣保持清新。
老百姓關心自己信息的安全,“‘他律自律’并重,拒絕買賣使用他人信息也是在保護自己的信息,要有這么個認識,還需要大力做好宣傳。
底線思考,嚴格單位管理
金融、通信等行業數據安全技術應用水準是夠的,現在主要問題是內部管理怎么跟上。現在很多人能躲過單位把關、把信息拿出來賣,這實際就是內部管理不嚴格,必須有對底線的思考。泄露數據平臺的公民個人信息,就是管檔案的人把檔案拿出來復印一份賣,這也有檔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原因。
想解決此類問題,要加強行業自律。在行業內構筑堅固穩定的行業道德底線,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鼓勵最大限度地開發數據資源,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務。
加速突破,完善法律法規
公安部跟工信部去年曾共同研究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立法工作,政府一直在關注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法制工作。
我們國家在憲法和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中,都對個人隱私有一定的保護,但是我覺得有點‘支離破碎’,不夠系統。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大數據時代國家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做好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方面的平衡,而這種平衡需要用法律來保障。
為此,要加快立法,以信息安全立法為突破點,加強我國大數據安全保障和開發利用,迎接大數據時代。
防患未然,提升打擊力度
公安部近年來組織各地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還表示將繼續不間斷地組織打擊行動。
要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加強網絡犯罪打擊,對網絡犯罪行為和犯罪分子嚴懲不貸。網絡打擊的前提是網絡監管、發現問題,但社會上存在對網絡監管持異議的一些聲音。
保障人民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權利應該是結果,應該是目的,互聯網安全監管應該是手段,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還有一方面好處是,提供防患于未然的預警,幫助公安等部門提供更快的破案和追訴信息。政府能夠有效打擊違法犯罪。
D1Net評論:
個人信息安全的保障,是一項巨大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以上“四字經”法則,做好信息安全保障的正確方法,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安全保護墻的建設終將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