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安裝上智能攝像頭,年輕的父母可以隨時查看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況;上班的子女能隨時觀察家中老人的情形,防止意外發生;離家在外時還能夠實時監控房屋財產安全狀況,記錄下不法人員的體態樣貌,甚至還能遠程報警……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家用智能攝像頭的安裝應用日益普及,使人們對家居實時遠程監控變為可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由此產生的隱私泄露等安全風險如影相隨。如何規避這些安全風險,已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同時作為消費者也亟須補上這方面的“功課”。
家用攝像頭應用很普遍
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使用中的智能聯網設備有64億個,較2015年增長30%,2016年每天新增550萬個智能聯網設備,而2020年智能聯網設備將增至208億個。美國科技行業咨詢公司Linley Group預計,到2020年,每個家庭將會擁有大約10個智能聯網設備。
業內人士指出,智能攝像頭進入居民家庭,是當前智能家居設備快速發展的縮影,以互聯網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智能生活已經從“概念”成為真實可觸及的現實,世界正在以超寬帶速度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然而,如同所有新技術,智能設備也存在硬幣的正反面,當我們被智能設備接入互聯網,我們的生活也因此具有了基于互聯網的高度關聯性和可訪問性,沒有足夠的安全保障,智能設備對網絡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可預知的安全風險。
新的安全風險如影相隨
本是為了家人、家宅安全而安裝的攝像頭,如今卻出了不少安全紕漏。有網友發現,自己正逛著網絡論壇,電腦屏幕突然彈出自家客廳的照片,甚至日常生活的視頻片段;有人正與家人在自家餐廳里吃著火鍋唱著歌,或正在浴室里洗澡,自家的智能攝像頭卻當了“叛徒”,一不小心,在家里的吃喝拉撒都在網上被直播……這樣的場景并非杞人憂天。360攻防實驗室去年發布的《國內智能家庭攝像頭安全狀況評估報告》就表示,近八成智能攝像頭產品存在用戶信息泄露、數據傳輸未加密等問題,黑客可以遠程獲取用戶實時監控畫面。
據360攻防實驗室安全工程師介紹,該實驗室去年曾經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近百個品牌的家庭智能攝像頭進行安全評估測試,發現有近八成產品存在用戶信息泄露、數據傳輸未加密、App未安全加固、代碼邏輯存在缺陷、硬件存在調試接口、可橫向控制等安全缺陷,這些安全缺陷的存在讓接入網絡的智能攝像頭,可以輕易被不法分子所控制,隨時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和語音信息,對安裝攝像頭的家庭或公司進行監控甚至網上直播,從以往披露的拍攝內容看,其中很多連家庭住址、戶主姓名等隱私信息都一覽無余。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認為,智能攝像頭是一種普及率頗高而且發展很快的家庭智能設備,其同智能家居、智慧社區等設備進入普通居民家庭的趨勢不可逆轉,然而,由于設計生產的相關企業繁雜,目前國內市面上銷售的智能攝像頭魚龍混雜,不僅品牌多達100多個,而且無品牌的山寨產品更是不計其數,其中很多產品缺乏完善的安全設計,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安全風險評估,利用這些設備的安全漏洞,黑客不僅可以接管這些設備的控制權而為所欲為,還可以竊取用戶個人信息和個人數據,其危害不容小覷。
亟須堵住漏洞規避風險
智能家庭攝像頭產品之所以良莠不齊,與加密成本高、廠家無序競爭、大打價格戰不無關系,由于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還不高,急需通過產業聯盟等形式,組織企業與專業化標準機構編制攝像頭安全信息標準,來規范行業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攝像頭要有嚴格的保密設置、多層密碼保護、完整安全性測試等生產環節,加密成本較高,便宜的產品往往犧牲了安全性。但是大多數消費者由于缺乏對加密專業知識的了解,對這部分投入并不敏感,因此也不太愿意為此買單,價格低的產品往往更容易受到用戶青睞,這樣就造成了山寨產品橫行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此,在當前情況下,消費者尤須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如在購買時應到正規賣場或網店挑選知名度高、加密設置要求高的品牌產品;使用家庭攝像頭時,密碼設置不僅要復雜些,而且要定時修改,并隨時按照廠家的提示進行升級,以提高安全系數;不使用攝像頭時,要及時斷開電源和網絡,以減少泄密的風險。
同時,專家提醒,一旦隱私被泄露,消費者應通過法律渠道維護自身權益。目前,攝像頭“泄密”造成的損失究竟由誰來承擔,國內的法律法規仍是空白,需要盡快彌補法律漏洞。而消費者購買智能家庭攝像頭時,應盡可能要求廠商將對產品保密性能方面的承諾寫在合同上,一旦發生了糾紛,既能要求廠商在技術上解決問題,又能夠正當索賠和維權。
在互聯網時代,智能家居是大勢所趨。面對出現的漏洞,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尋求應對的辦法。同時還需要全方位的協作,廠家和用戶之間的協作、廠家之間的協作、行業之間的協作。只有直面現實,及時發現產品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從而不斷完善,方能為消費者提供真正安全放心的智能化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