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收到快遞后撕開包裝隨手一扔,姓名、手機號、住址等個人信息極容易泄露。24日,記者獲悉,菜鳥網絡正在聯合中國物流企業,將啟用更安全的隱私快遞單,消費者的名字和電話號碼中間4個數字,都被*字符代替,讓個人信息更安全,專家表示“現在是隱去手機號碼,以后包裹上消費者相關信息會越來越少。”
如報道指出,隱私快遞單主要指快遞單表面上收件人的地址、手機號等關鍵信息將以特殊符號替代。這樣一來,消費者隱私被快遞渠道泄露的概率將大大減小。筆者認為,這一做法是科技發展在保護隱私方面的具體應用,而且應該在網絡購物領域縱深發展,對電商實施隱匿手段,避免任何人都可看到消費者信息,進一步保護消費者隱私。
毋庸置疑,記載有消費者個人隱私的快遞單,很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的青睞對象。有數據顯示,僅在2015年,有統計的全國快遞企業重大信息泄露案就達43起,外流包含消費者個人隱私數據的訂單有上百萬張,一元錢可以買賣兩張快遞單。尤其是,由于消費者為確保能及時收到貨物,填寫的信息準確性相當高,該信息一旦泄露,將給消費者的生活安寧乃至人身安全帶來極大威脅。那么,利用APP軟件,要求快遞人員無法查看快遞單中的個人信息,只能通過該軟件才能聯系收件人,相當于給收件人的個人隱私裝了一把安全鎖,不再通過快遞渠道被泄露。
但應認識到,快遞渠道只是隱私泄露的一小部分,互聯網企業“內鬼”竊取隱私的案例不在少數。還有一些隱私屬于入駐商家泄露或惡意利用。如針對一些作出差評的消費者,一些商家會通過郵寄壽衣、糞便等方式加以滋擾,或者使用 “呼死你”不斷打入消費者手機,甚至前往消費者住處實施報復。這說明,消費者的一些隱私是在與商家溝通交流時被獲取并被不當利用的。
因此,條件成熟時,不僅應全面推廣隱私快遞單,還應將這一理念融會貫通至網絡購物流程,全方位保護當事人隱私信息。譬如,在客服與消費者之間構建屏蔽機制,隱藏消費者的相關信息,并與快遞企業做好對接。消費者下單后,自動生成相應單號,通過快遞企業的程序讀取信息后,便可得知該訂單應送往何處,并最終投遞到消費者手中。這樣的話,消費者從購物到收取訂單的全部流程,均處于隱秘狀態,商家不知其姓甚名誰,家住哪里。必然將大大減少消費者個人信息被泄露的風險。
技術改變現實,人們有理由相信,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在互聯網購物領域,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將得以全面保護,不再時時刻刻處于“裸奔”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