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視3·15晚會再次聚焦信息安全問題。晚會現場以情景劇展現了不法分子竊取個人隱私信息進行詐騙的手法。同時,“手機充電樁惡意盜取個人信息”、“刷臉漏洞竊取個人信息”等信息安全問題接連被曝光。
事實上,這已是央視3·15晚會連續四年關注信息安全問題。從2014年曝光網銀支付的信息安全漏洞,到2015、2016接連兩年曝光公共wifi竊取個人信息,3·15晚會持續聚焦信息安全,一方面說明當前信息泄露問題嚴重,另一方面也是借以提醒公眾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如今信用卡是市民高頻使用的支付工具,而信息泄露也正是信用卡被盜刷的一個重要原因。據警方介紹,多數信用卡盜刷案件的受害者都有將驗證碼告訴陌生人、點開不明短信鏈接等經歷,殊不知通過這些隨意的動作,信用卡卡號、有效期等信息已被不法分子竊取。
業內專家指出,在個人信息買賣已形成產業鏈的當下,客戶和銀行同為受害者,消費者應重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與銀行共同管理風險,建立安全用卡環境。
別讓壞習慣出賣你的個人信息
記者從警方了解到,犯罪分子竊取個人信息的手段除了央視曝光的這兩種,比較常見的還有通過偽基站“包裝”釣魚短信和改裝POS機提取銀行卡信息。
廣發信用卡相關人士提醒,在日常生活和消費中要養成保護個人信息的習慣,比如妥善處理包含個人真實信息的繳費單據、快遞單、身份復印件等物品;不隨意連接公共區域的無密碼WiFi;不要輕信不明電話和短信;留意短信中的提示網站是否與發卡行對外公布的網站域名一致。
在消費時,也要隨時留意信用卡的狀態。尤其在交易時,確保卡不離身、卡不離眼,更不能將信用卡交給銷售人員。在街邊小店、小攤盡量避免信用卡消費。假如用戶不小心泄露了個人信息,發生經濟損失后,應第一時間向警方報案,保存立案回執和取現憑證等證據,防止損失繼續擴大,保證有據可查。
公眾信息安全意識有待加強
一份數據調查顯示,在端午節期間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中,有70%的人從未了解過移動支付的安全常識;20%的人表示曾在新聞推送、微博消息中初步了解過支付安全技巧;只有10%的受訪者表示曾主動搜索或詢問過移動支付安全相關經驗。從這一側面,也可以看出大眾存在安全意識薄弱、消費觀念未成熟等問題。
尤其是信用卡安全防范意識上,由于很多市民仍然認為信用卡與儲蓄卡一樣,密碼不泄露就可以確保安全。但殊不知信用卡CVV2碼、動態密碼、有效期泄露都可能導致信用卡被盜刷。
在提高公眾加強信息安全意識方面,銀行一直在積極行動。2016年,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通過線上宣傳和線下活動宣傳等多種方式普及信息安全知識,將破獲的信息泄露案件以微信、微博等渠道進行廣泛宣傳,以實際案件對公眾進行安全用卡教育;同時,深入社區舉辦“守護用卡安全,杜絕電信詐騙”等一系列安全用卡知識普及講座,通過揭示網絡詐騙慣用手段及分階段講解居民防范詐騙應采取的措施,為社區居民普及保護個人信息的重要性,提高居民防范信用卡詐騙和保護個人財產安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