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于3月7日在其網站上開始公布一批來自美國中情局的文檔資料,作為這個系列的第一批,總共大約8761份文檔和文件。通過披露相關文檔,維基解密意在指出中情局正在失去對其“黑客軍火庫”的控制,以及不同于國家安全局的觀念:用購買現成或者外包開發的黑客工具,仿效中情局的“無人機攻擊隊”,遵循中情局人力情報搜集和海外隱秘行動的路子,在網絡空間用信息化手段,做網絡空間的隱秘行動。
此消息一出,不出意外地激起各方一片驚詫之聲。可以理解的是,相比此前相對艱深的國家安全局全網信號情報搜集能力資料,此次披露的中情局有關資料更加符合普通人對網絡安全的刻板印象:用各種黑客工具進行簡單明了的攻防對抗。但坦率地說,從這次事件中,我們更應該看重的是如何確立正確的國家網絡安全觀。
確立正確的國家網絡安全觀,需要從全球層面形成全面的正確戰略認識。對中國而言,我們需要對美國的網絡安全能力有全面的認識,中情局從來不是美國國家網絡安全能力的最高代表。從制度安排與職能分工看,美國的情報機構是有明確任務分工的:中情局的主要任務是綜合性情報整合分析、人力情報搜集和海外隱秘行動;國家安全局負責信號情報搜集;聯邦調查局承擔反間諜以及關鍵基礎設施保護。
對中情局歷史熟悉的,也會很清楚中情局一直有“肌肉”強于“頭腦”的特點。在這樣認識的基礎上,中國應該如何定位美國不同機構在網絡安全領域構成的沖擊和挑戰,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確立正確的國家網絡安全觀,要有鮮明的風險意識和安全觀念。特別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面臨較大風險隱患,網絡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難以有效應對國家級、有組織的高強度網絡攻擊。這對世界各國都是一個難題,我們當然也不例外。換言之,作為正在向網絡強國邁進的中國,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空間不安全是一種常態;此次披露的中情局針對高價值具體目標的隱秘監聽,以及此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全網監控,都是必然的;我們不能一廂情愿地認為網絡空間應該是不存在這類活動的“凈土”或者“世外桃源”。
從這次曝光利用智能手機、電視等設備進行監聽監控來看,網絡空間的“對抗”,在可見的將來,將繼續是一種常態化的存在,認真做好相應的準備和心理建設,盡量擺脫依靠“爆料”或者“事件刺激”來推進網絡安全工作的階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維基解密披露的材料,再次證明,我們生存的世界,仍然是一個復雜的國際政治叢林,而非和平主義主導的樂園。在邁向網絡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要盡速加強學習,形成正確的國家網絡安全觀,進而具備應對各種復雜挑戰的戰略能力。(作者是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