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各行業一直是信用卡欺詐和數據竊取的溫床。在信用卡欺詐方面,大數據分析已成為打擊欺詐行為的前沿技術,僅在2013年就損失超過70億美元。數據科學家創建分析用戶習慣的算法,并使用機器學習來預測交易是否為欺詐的概率。
在數據竊取方面,網絡犯罪分子竊取的數據記錄中有一半是財務數據。這些記錄包括信用卡信息和帳戶詳細信息。根據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報告,2014年有近7千萬的被盜或丟失的記錄,比2013年增加了1000多萬。
網絡犯罪分子可以在多個點上竊取財務信息。如果數據在發送時未加密,則它們容易受到攻擊。而且,無論是在POS機中,還是在銀行或信用卡公司的手中,這些數據都很脆弱。
保證信用卡數據的一種方法是通過標記化。
人們可能已經聽說過使用近場通信(NFC)向支付處理器發送信息的移動錢包。但你使用它嗎?對用戶來說,將信用卡信息上傳到智能手機的想法,在那里它變成可能落入網絡犯罪分子手中的數據。
NFC移動支付使用標記化。這使信用卡數據變得動態和不斷變化,至少,這是它對智能手機上的數據。實質上,它使數據受到限制。
當用戶上傳卡片信息時,智能手機會將其發送到所對應的銀行。然后銀行用表示用戶卡的無意義的令牌數據替換該信息。令牌數據返回到其自己的手機,在那里他們被安排付款。這樣,其他人不能侵入你的手機,就像美國聯邦調查局在iPhone上做的調查一樣,他們不能直接竊取用戶的信用卡信息。
在該時刻的令牌化的問題。一旦令牌被容納在電話上并被重復使用,是令牌也可以是信用卡數據。第二組令牌數據對于每個事務是唯一的并且特定于單個卡/設備,然后可以保護第一組數據。第二組數據總是隨機變化的。
RFID(射頻識別)是物聯網的主要驅動力之一。RFID是傳輸信息的另一種手段,如WiFi。除非存在開始端對端加密,否則NFC和令牌化是無效的。
最初,用戶的手機必須在將數據發送到銀行之前對其進行加密。在那里,銀行解密卡數據并用令牌替換它。當令牌從用戶的手機返回銀行以表示付款時,銀行將其縮減。信用卡數據在在銀行里。而且,正如人們發現的,它是極其脆弱的點,在銀行間信息系統中很脆弱。
正確的標記化是非常困難的,但并不是不可能的。那么為什么銀行不使用像郵件系統的標記化?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里發生了什么。
黑客從孟加拉國中央銀行帳戶偷走了8100萬美元。他們使用SWIFT的憑據。SWIFT是成千上萬的銀行轉賬和發送信息的系統。雖然黑客行為被發現,但SWIFT的系統仍然是脆弱的。而SWIFT責怪孟加拉國,并表示產,使用該系統的任何銀行將為其自身的系統與SWIFT網絡及其相關環境的接口的安全負責。
SWIFT說,銀行必須鎖定自己的安全,因為它涉及到轉移系統,這很可能是一個從內部工作的孟加拉國員工幫助黑客破壞SWIFT并將資金轉移到菲律賓。當涉及人為錯誤或瀆職時,銀行數據庫將總是易受攻擊。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行業專家表示,區塊鏈作為比特幣背后的前沿技術,是一個確保貨幣轉移的優越選擇。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存儲財務信息的計算機的加密云。這個信息代表著資金,但沒有涉及實際的錢。將銀行轉換為區塊鏈的問題是,區塊鏈數據庫上的數據不是由法定貨幣或硬現金支持。銀行沒有辦法使用一個完全無形和抽象的系統。
為什么不使用符號化?實際的財務數據,對當前系統中的銀行和消費者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存儲在區塊鏈上。所有這些數據可以在銀行的本地系統中標記。這樣,銀行可以維持現有的系統。如果黑客攻擊銀行的系統,被黑客攻擊的信息是無意義的,因為它是一個令牌。detokenization將發生在區塊鏈。如果黑客試圖破解區塊鏈來獲取真實數據,那么黑客必須處理成千上萬的加密計算機的程序。
銀行的問題是他們希望立即控制和擁有財務記錄。這是銀行作為機構的價值所在。把金融記錄放在區塊鏈上,消除了這種集中控制,使銀行只剩下他們曾經擁有的東西。但是,如果銀行不能保證其安全,銀行是否應該對其記錄進行集中控制?答案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