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夠篡改他人的記憶嗎?答案是肯定的,本文的主人公茱莉亞·肖(Julia Shaw)就是其中一員。
有人說記憶是幸福的源泉,也有人說一切痛苦皆來源于記憶,但不管結論如何,我們都是記憶的產物。在文學作品中,傷心欲絕的主人公通常會服用忘情水以擺脫痛苦的記憶,而剝奪記憶更是諸多反派人物禍害主人公的經典手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夠篡改他人的記憶嗎?答案是肯定的,本文的主人公茱莉亞·肖(Julia Shaw)就是其中一員。
茱莉亞是一名犯罪心理學家,她更喜歡將自己稱作“記憶黑客”。在新作《記憶錯覺》(The Memory Illusion)中,茱莉亞展示了在他人的大腦中植入虛假記憶的技巧。通過一些心理學技巧,茱莉亞可以讓他人對于從未經歷過的事情產生錯誤的記憶。在茱莉亞眼中,虛假記憶的植入其實并非難事。
在一次采訪中,茱莉亞解釋道:
“記憶離不開由腦細胞組成的網絡,這個網絡涵蓋了人腦中的不同區域,還會不斷進行更新。記憶功能在人們學習新事物和解決問題等活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它還是難逃被操控的命運。每當你在敘述一個故事的時候,你的記憶都會發生改變,你也許會發掘到一些全新的細節,吸收從別人口中聽來的趣聞軼事,又或者會臆想出一些不太準確、甚至帶有誤導性的關系。”
她還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所有關于兩歲半以前的記憶都是虛假的記憶,因為在兩歲半以前我們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根本不具備儲存記憶的條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才會說“嬰兒都是健忘的”。
“我們關于兩歲半以前的記憶通常來自照片以及父母口中的故事。”茱莉亞表示,“我們很容易接受并內化這些虛假的記憶。”
我們的記憶到底有多可靠?
遺忘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見怪不怪的現象,我們很容易會忘記陌生人的名字、電話號碼以及背景信息,平淡無奇的事物也很難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的記憶似乎是為了不平凡的事物而生。
面對日常瑣事,我們對自己的記憶顯然沒有多大信心。然而一旦遇上能夠泛起波瀾的生活大事件,我們的記憶似乎能永葆鮮活,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丟三落四的人也可以巨細無遺地敘述自己所經歷過的驚心動魄的往事。可是我們的記憶真的這么可靠嗎?
茱莉亞認為所有的記憶都有可能會出現偏差,即便是那些尤其值得珍視的記憶也是如此。茱莉亞曾經對“9/11 恐怖襲擊”、“倫敦 7/7 爆炸”以及“肯尼迪遇刺”等大事件經歷者的記憶準確度進行過多次實驗,最終發現許多經歷者針對這些重大事件的回憶都與事實存在嚴重偏差,這種偏差顯然已經超出了遺漏的范疇。
茱莉亞表示,即便是在大事件發生后馬上讓經歷者回憶事件的經過,他們的敘述和事實之間依然會存在一些嚴重偏差。倘若在 20 年后再度問起,經歷者的記憶偏差會更為嚴重,但他們對自己的記憶仍然信心十足。
由此可見,我們的記憶似乎不如想象中可靠。但更可怕的是,我們的記憶還可能會遭受“劫持”。
靈魂黑客可以篡改我們的記憶?
所謂“記憶劫持”,指的是人們被植入虛假記憶,進而誤認為自己曾經參與或者經歷過某起事件。這類事件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心理治療領域尤為常見。
在當時,心理治療師還沒有完全理解記憶的靈活程度,他們通常會對患者的經歷展開假設,并通過一些誘導性問題讓患者發起想象。經過多次的重復和強化后,治療師很容易將虛假的記憶植入至患者的腦海,并誤以為自己成功找到了困擾著患者的病因。
記憶的植入和篡改行為正是茱莉亞的研究重心,她認為這類研究的意義非常重大,畢竟虛假的記憶有可能讓人身陷牢獄之災。此外,由于對記憶下黑手的罪犯往往不會留下任何實質性證據,當前的法律很難為受害者提供保障。
在一次實驗中,茱莉亞成功在志愿者的大腦中植入了虛假的犯罪記憶。在實驗開始后,茱莉亞會告知志愿者自己已經通過內部消息了解到他們的犯罪經歷。打個比方,茱莉亞會向志愿者透露:“你的父母告訴我,你在 14 歲那年曾經因為盜竊而驚動過警方。”她還會向志愿者展示一些細節,以便讓事情聽起來更加可信。
在志愿者作出否定的時候,茱莉亞會駁斥他們的否認口供,并鼓勵他們正視自己的錯誤。在后續的實驗中,茱莉亞會向志愿者提供更多的細節,包括他們的年齡、家鄉、童年好友的姓名等等。這個過程可以讓志愿者一遍又一遍地想象罪案的發生,進而陷入自我催眠之中。在數周過后,志愿者會慢慢混淆想象和記憶,記憶的植入即將大功告成。
“訣竅在于讓人們混淆自己的想象和記憶,你需要不斷地讓他們想象事件的發生過程。”茱莉亞說道。只要使用得當,聽起來荒誕不經的事件也可能被植入到人們的記憶之中,譬如遭受外星人綁架的經歷。
在未來,隨著光遺傳學技術(Optogenetics)的發展,人們甚至有可能舍棄掉一些讓自己痛苦萬分的記憶。
我們可以抵御虛假記憶的植入嗎?
事實在某種程度上只是我們的感知,是一種個人體驗,每個人對事實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記憶則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從本質上,記憶和事實總是存在著差異,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應該盡可能避免成為虛假記憶的受害者。
盡管虛假記憶并非基于事實,但由于其細節性和真實性往往都很強,我們很難進行區分。以下幾個原則或許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發:
1、記憶的可靠性總是值得懷疑的,因此不要盲目相信別人的回憶。不論他所說的故事蘊含有多少顯而易見的證據和熱情,也不足以證明他所說的就是事實。你需要通過獨立的證據去佐證自身記憶的真實性,而不僅僅是別人的供詞。
2、當你對他人的描述心存懷疑的時候,你可以詢問一些和細節相關的問題,例如:“他的頭發染的是什么顏色?”
當然,你還可以通過一些具備誘導性的問題進行試探,例如:“我記得他當時染的是金毛,對吧?”
針對細節的發問可以打亂對方的節奏,你很可能會從中捕捉到一些漏洞。因此,但你對他人的描述心存疑慮的時候,不妨大膽發問:“你可以多告訴我一些具體情況嗎?”
3、重復的灌輸和強化是記憶植入的關鍵,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人總是不斷給你灌輸重復的故事或者事件,你就應該打起十二分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