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安全行業動態 → 正文

根治通訊信息詐騙頑疾,亟須協同作戰再出重拳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 蘇德悅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9-01 17:20:43 本文摘自:人民郵電報社

近日,山東臨沂女孩徐玉玉因通訊信息詐騙而離世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人們為一個年輕生命凋謝嘆息時,不幸的消息接連傳來:山東大學生宋某被騙2000元后心臟驟停,云南貧困戶積攢的供孩子上學的近3萬元被騙走,河南周口腦癱兒媽媽退火車票時誤撥電話被騙走6萬元治病錢,清華大學教師被冒充公檢法的電話騙走1760萬元……通訊信息詐騙謀財害命,觸目驚心,令人發指!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誰該來負責任?通訊信息詐騙已經到了非根治不可的地步,公安、通信、銀行、教育等相關部門都應該以此為轉折點,形成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合力,重拳出擊,務求實效。

拿到精準的用戶信息,盜取賬號及密碼,電話或短信聯系用戶,編造故事設計場景,偽裝身份騙取信任,要求轉賬或者提供驗證碼,騙取得逞后轉移錢財……通訊信息詐騙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甚至已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涉及的部門和行業眾多,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實施不了,詐騙分子恐怕都無法得逞,加之詐騙分子目標精準、分工明確、手段多樣、方式隱蔽,將通訊信息詐騙的發生歸咎于某個行業或者某個部門的工作失職只能是一種不負責的情感發泄,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之道,只有各行各業都認識到自身在打擊通訊信息詐騙中負有責任,才能真正形成合力,鏟除通訊信息詐騙這個危害社會的“毒瘤”。

電話實名制需

加大力度加快進度

實名制成為此輪通訊信息詐騙中公眾指向通信業的矛頭,而虛擬運營商實名制成為眾矢之的。事實上,工信部一直在推進落實電話實名登記,并制定了時間表,要求到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更是將實名制作為虛擬運營商能否獲得正式牌照的重要考核標準。盡管如此,“170”、“171”號碼一度淪為通訊信息詐騙重災區,實名制到底是“真實名”還是“養卡”也備受爭議,監管部門在電話實名制上依然有可作為的空間,在根治通訊信息詐騙上,實名制雖然不是藥到病除的法寶,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徐玉玉事件發生后,工信部提出,實名制將成為虛擬運營商申請牌照的“一票否決項”,而對于目前尚存的一億未實名用戶,能否以此為契機,將進度往前趕,提早實現所有用戶實名登記,或許是監管部門需要考慮的。此外,在提高實名用戶數量的同時,也要兼顧用戶的質量,分銷商是否存在大量開卡的行為,是否能夠保證使用人和開卡登記人一致,實名制是否存在灰色地帶?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監管部門亟須細化相關工作要求。

除了推進電話實名登記外,運營商還應繼續完善技術手段建設,通過大數據和關鍵詞讀取等技術,主動監測發現并攔截詐騙電話,與公安部門聯動打擊,與互聯網企業共建防范平臺,實現跨地區、跨國界、跨運營商、跨行業的合作,在技術上為用戶搭建起通信安全“防火墻”,將圖謀不軌者攔截在外。

公安威懾力量亟待發揮

徐玉玉事件發生后,公安部門立即發布A級通緝令,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將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大快人心,公眾普遍為公安部門叫好。的確,公安部門在破獲通訊信息詐騙案件,抓捕詐騙分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公安部門有時會以通訊信息詐騙金額小、跨地區、不屬于自己管轄等理由,不予立案調查,而在實際破案中,由于追查線索難、跨地區取證難等問題,實際破案率并不高,這些都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如果詐騙分子認為公安部門不愿意、也沒能力破獲其詐騙案件,作案風險小,勢必愿意鋌而走險;反之,如果公安部門以徐玉玉案件為契機,加大打擊力度,將所有的通訊信息詐騙案件都列為刑事案件,帶著“必須破獲”的決心,并嚴懲不法分子,勢必會形成強大的威懾力,讓鋌而走險者三思。

在徐玉玉案件中,到底是詐騙分子在QQ群里購買的學生信息,還是教育局泄露了學生信息,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個人信息泄露已成為徐玉玉案件乃至更多通訊信息詐騙發生的根源之一,盡管我國刑法規定,不得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然而在公眾認知中,許多人恐怕并不知道泄露他人身份信息的嚴重性,而此次徐玉玉案件展現出的個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性令人觸目驚心,公安部門對此案件的調查還應繼續深化,只有將泄露或販賣學生信息者抓捕歸案,持續高壓打擊,方能形成威懾效果,讓詐騙鏈條上沒有任何一條漏網之魚,也為后續偵查通訊信息詐騙案件樹立典范。

銀行做好最后的安全閥門

在經過了前期的誘導后,銀行轉賬是整個通訊信息詐騙實施的最后一環,如果前期受騙者不幸“中招”,銀行就成了保護其財產安全的最后一道閥門。盡管大多數ATM機旁都會張貼和播放防騙提醒,在柜臺轉賬時營業員也會詢問是否認識收款方,不過這些表面的提醒恐怕應付不了手段多端的詐騙分子。在近日網友爆出的險些受騙的經歷中,詐騙分子破解了用戶的網銀登錄名和密碼,并將用戶儲蓄賬戶里的錢轉移到了投資賬戶,而此過程不需要任何驗證碼,可見,銀行在保證金融服務便捷的同時,有時會忽視安全保障。銀行要真正肩負起安全閥門的責任,遠不止播放一下安全提示那么簡單,網站和App是否能安全登錄,金融產品是否有安全保障,賬戶的開卡信息是否真實,身份證、手機號碼、銀行卡是否對應,在受騙人發現詐騙后能否及時凍結和止付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從目前通訊信息詐騙猖獗的情況來看,即便是多部門高壓持續打擊,想要斬草除根也尚待時日。因此,還需要媒體、教育等部門配合,像防火、防盜一樣,教育公眾防范通訊信息詐騙。在近日連續發生的通訊信息詐騙案件中,上當的不僅僅有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也有一流大學的高級知識分子,沒有人是通訊信息詐騙的“免疫者”。詐騙分子一刻不停息,宣傳科普就永無止境。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必將是一場惡戰,是一場持久戰,只有靠法律法規的支持、相關部門的并肩作戰、公眾防范意識的增強,才有望根治頑疾。

關鍵字:通訊信息詐騙分子

本文摘自:人民郵電報社

x 根治通訊信息詐騙頑疾,亟須協同作戰再出重拳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安全行業動態 → 正文

根治通訊信息詐騙頑疾,亟須協同作戰再出重拳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 蘇德悅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9-01 17:20:43 本文摘自:人民郵電報社

近日,山東臨沂女孩徐玉玉因通訊信息詐騙而離世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人們為一個年輕生命凋謝嘆息時,不幸的消息接連傳來:山東大學生宋某被騙2000元后心臟驟停,云南貧困戶積攢的供孩子上學的近3萬元被騙走,河南周口腦癱兒媽媽退火車票時誤撥電話被騙走6萬元治病錢,清華大學教師被冒充公檢法的電話騙走1760萬元……通訊信息詐騙謀財害命,觸目驚心,令人發指!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誰該來負責任?通訊信息詐騙已經到了非根治不可的地步,公安、通信、銀行、教育等相關部門都應該以此為轉折點,形成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合力,重拳出擊,務求實效。

拿到精準的用戶信息,盜取賬號及密碼,電話或短信聯系用戶,編造故事設計場景,偽裝身份騙取信任,要求轉賬或者提供驗證碼,騙取得逞后轉移錢財……通訊信息詐騙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甚至已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涉及的部門和行業眾多,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實施不了,詐騙分子恐怕都無法得逞,加之詐騙分子目標精準、分工明確、手段多樣、方式隱蔽,將通訊信息詐騙的發生歸咎于某個行業或者某個部門的工作失職只能是一種不負責的情感發泄,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之道,只有各行各業都認識到自身在打擊通訊信息詐騙中負有責任,才能真正形成合力,鏟除通訊信息詐騙這個危害社會的“毒瘤”。

電話實名制需

加大力度加快進度

實名制成為此輪通訊信息詐騙中公眾指向通信業的矛頭,而虛擬運營商實名制成為眾矢之的。事實上,工信部一直在推進落實電話實名登記,并制定了時間表,要求到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更是將實名制作為虛擬運營商能否獲得正式牌照的重要考核標準。盡管如此,“170”、“171”號碼一度淪為通訊信息詐騙重災區,實名制到底是“真實名”還是“養卡”也備受爭議,監管部門在電話實名制上依然有可作為的空間,在根治通訊信息詐騙上,實名制雖然不是藥到病除的法寶,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徐玉玉事件發生后,工信部提出,實名制將成為虛擬運營商申請牌照的“一票否決項”,而對于目前尚存的一億未實名用戶,能否以此為契機,將進度往前趕,提早實現所有用戶實名登記,或許是監管部門需要考慮的。此外,在提高實名用戶數量的同時,也要兼顧用戶的質量,分銷商是否存在大量開卡的行為,是否能夠保證使用人和開卡登記人一致,實名制是否存在灰色地帶?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監管部門亟須細化相關工作要求。

除了推進電話實名登記外,運營商還應繼續完善技術手段建設,通過大數據和關鍵詞讀取等技術,主動監測發現并攔截詐騙電話,與公安部門聯動打擊,與互聯網企業共建防范平臺,實現跨地區、跨國界、跨運營商、跨行業的合作,在技術上為用戶搭建起通信安全“防火墻”,將圖謀不軌者攔截在外。

公安威懾力量亟待發揮

徐玉玉事件發生后,公安部門立即發布A級通緝令,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將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大快人心,公眾普遍為公安部門叫好。的確,公安部門在破獲通訊信息詐騙案件,抓捕詐騙分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公安部門有時會以通訊信息詐騙金額小、跨地區、不屬于自己管轄等理由,不予立案調查,而在實際破案中,由于追查線索難、跨地區取證難等問題,實際破案率并不高,這些都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如果詐騙分子認為公安部門不愿意、也沒能力破獲其詐騙案件,作案風險小,勢必愿意鋌而走險;反之,如果公安部門以徐玉玉案件為契機,加大打擊力度,將所有的通訊信息詐騙案件都列為刑事案件,帶著“必須破獲”的決心,并嚴懲不法分子,勢必會形成強大的威懾力,讓鋌而走險者三思。

在徐玉玉案件中,到底是詐騙分子在QQ群里購買的學生信息,還是教育局泄露了學生信息,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個人信息泄露已成為徐玉玉案件乃至更多通訊信息詐騙發生的根源之一,盡管我國刑法規定,不得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然而在公眾認知中,許多人恐怕并不知道泄露他人身份信息的嚴重性,而此次徐玉玉案件展現出的個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性令人觸目驚心,公安部門對此案件的調查還應繼續深化,只有將泄露或販賣學生信息者抓捕歸案,持續高壓打擊,方能形成威懾效果,讓詐騙鏈條上沒有任何一條漏網之魚,也為后續偵查通訊信息詐騙案件樹立典范。

銀行做好最后的安全閥門

在經過了前期的誘導后,銀行轉賬是整個通訊信息詐騙實施的最后一環,如果前期受騙者不幸“中招”,銀行就成了保護其財產安全的最后一道閥門。盡管大多數ATM機旁都會張貼和播放防騙提醒,在柜臺轉賬時營業員也會詢問是否認識收款方,不過這些表面的提醒恐怕應付不了手段多端的詐騙分子。在近日網友爆出的險些受騙的經歷中,詐騙分子破解了用戶的網銀登錄名和密碼,并將用戶儲蓄賬戶里的錢轉移到了投資賬戶,而此過程不需要任何驗證碼,可見,銀行在保證金融服務便捷的同時,有時會忽視安全保障。銀行要真正肩負起安全閥門的責任,遠不止播放一下安全提示那么簡單,網站和App是否能安全登錄,金融產品是否有安全保障,賬戶的開卡信息是否真實,身份證、手機號碼、銀行卡是否對應,在受騙人發現詐騙后能否及時凍結和止付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從目前通訊信息詐騙猖獗的情況來看,即便是多部門高壓持續打擊,想要斬草除根也尚待時日。因此,還需要媒體、教育等部門配合,像防火、防盜一樣,教育公眾防范通訊信息詐騙。在近日連續發生的通訊信息詐騙案件中,上當的不僅僅有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也有一流大學的高級知識分子,沒有人是通訊信息詐騙的“免疫者”。詐騙分子一刻不停息,宣傳科普就永無止境。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必將是一場惡戰,是一場持久戰,只有靠法律法規的支持、相關部門的并肩作戰、公眾防范意識的增強,才有望根治頑疾。

關鍵字:通訊信息詐騙分子

本文摘自:人民郵電報社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高青县| 南投市| 抚远县| 芜湖县| 股票| 分宜县| 榆中县| 万盛区| 汝州市| 凤城市| 沙田区| 易门县| 调兵山市| 绥滨县| 富蕴县| 陈巴尔虎旗| 通化市| 广水市| 汉源县| 闻喜县| 赣榆县| 余江县| 安福县| 定安县| 扎囊县| 威远县| 海丰县| 普定县| 玛沁县| 两当县| 安乡县| 荥经县| 无锡市| 玛多县| 巴彦县| 安丘市| 应城市| 九龙县| 禄丰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