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等媒體之前報道,我國首顆“量子實驗通信衛星”有望于7月擇機發射。隨著時間窗口期的臨近,如果此次成功發射,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有望實現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
今年6月,在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獎會上,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項目工程總師、中科大教授陳宇翱透露,“京滬干線”項目將于2016年年底正式交付使用。“京滬干線”是全球第一條量子通信保密干線,總長2025公里,總投資額約5.6億元,途經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等多個城市,可應用于金融、政務等重要信息的保密傳輸。另外,我國首條量子通信商用干線“杭滬量子商用干線”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理論中的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訊方式,是經典信息論和量子力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與傳統通信方式相比,量子通信優勢體現在安全性和高效性,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絕對安全”的通信方式,為信息安全領域帶來了革命式的發展。
當前,全球信息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通信安全問題更是上升至國家層面。作為國家信息安全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之一,量子通信將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歐盟計劃于2018年啟動總額10億歐元的量子技術項目,希望借此促進包括通信網絡安全和通用量子計算機等在內的多項量子技術發展。美國也發布了國家量子環網計劃,將在哥倫比亞市和華盛頓地區建立長達650公里的量子通信線路,并進一步建立連接包括Google、IBM、微軟等公司的數據中心,總長超過1萬公里的環美國量子通信網絡。此外,瑞士、日本、韓國也正在相繼實施量子干線建設。
隨著量子通信衛星的發射及“京滬干線”、“滬杭干線”的相繼落成,我國量子通信產業不論在科研領域還是應用領域,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促使我國量子通信產業化進程持續提速。機構預計,到2020年,我國量子通信市場規模將達210億元。隨著量子通信在各領域的不斷滲透,預計國內量子加密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至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