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越清晰完整,家屬獲取視頻的途徑越便捷,也就意味著遭泄露的風險越大,所導致的后果也越嚴重。
7月11日,有網友在視頻網站上看到眾多新生兒視頻,有5767個。記者調查發現,視頻中的孩子都是在安徽婦幼保健院出生的,大部分視頻中有孩子的出生卡,上面有姓名、出生日期、診斷結果等信息。安徽省婦幼保健院稱,視頻是醫院為住院寶寶的父母遠程查看孩子的治療狀態錄制的,出現在視頻網站上是因為有黑客入侵了數據庫。(《北京青年報》7月12日)
醫院推出此項服務本是好事。因為有些新生兒需要在溫箱中進行照藍光等治療,且只能在特定的新生兒治療室里進行,外人不得進入,即使是母親也要與新生兒暫時分開。醫院推出新生兒遠程網絡視頻探視服務,不僅能讓父母及時掌握孩子情況,還可對醫療行為實施監督,將來視頻也可留作紀念。
然而,創新往往與風險并存,好心也可能辦壞事。視頻越清晰完整,家屬獲取視頻的途徑越便捷,也就意味著遭泄露的風險越大,可能導致的后果也越嚴重。因此,在推出這項服務前,必須先筑牢安全防范堤壩。
但這家醫院在創新與便民的同時,卻忽視了信息安全。主要體現在:其一,醫院將此項服務外包給一家沒有資質的網站,等于置敏感信息于危險境地;其二,探視服務早已結束,但視頻仍掛在網上,有些信息的掛網時間已接近兩年卻沒有刪除。
醫療信息泄露事件并不少見,一些商家不惜通過各種手段收集這類信息,再實施針對性的產品推銷。今年3月,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上千名孕婦的信息遭泄露,販賣者聲稱信息是從醫院電腦上下載的。更常見的是,不少孕產婦還沒有出院,奶粉已經推銷到家,孩子需要什么商品,甚至是否請了月嫂等信息,都能被商家精準掌握。這說明,母嬰信息已成醫療信息泄露的“重災區”,假如此漏洞不補,受影響最大的卻是最應得到社會呵護的產婦和嬰兒。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許多新技術和新服務被運用于醫療領域,給醫患雙方都帶來了方便,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醫院理應將信息安全放在信息建設的首位,信息安全工作做得有多好,信息建設的步子就可邁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