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個人信息被違規收集、手機被強行捆綁APP、手機流量莫名增多、手機費用被“吸”走……工信部28日的報告顯示,一季度,該部組織對43家手機應用商店的應用軟件進行技術檢測,發現“兒童數學2”“少女顏值測試”“雙色球選號器”等不良軟件29款。
省通管局30日透露,我省移動APP安全漏洞爆發式增長。去年,全省安卓平臺用戶感染移動惡意程序數最多,全年共發生安卓平臺感染事件12億余起,當年省通管局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惡意程序105款,其中,蘇寧應用商店44款,三唐應用商店21款,華為智匯云12款。通管局使用手機病毒檢測平臺,定期對應用商店在架程序進行安全檢測。
如何有效監管?一方面,需要從源頭上阻斷不良APP上架。省通管局副局長耿力揚介紹,通管局今年集中規范業務開通及收費行為,包括處置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對APP上架實行嚴格的準入審查。經營性APP一旦出現違規操作,準入企業要受罰,嚴重的吊銷經營主體相關執照。沒有經營主體的APP,則進行封堵。
“我手機被惡意程序‘吸費’,誰負責?”南京某設計院工作人員王曉蘭疑惑。耿力揚表示“誰引入、誰負責”。如果是運營商引入的APP,運營商將負一定責任;如果是手機廠商預裝的軟件,相關部門也將約談廠商。
南京郵電大學姚國章教授認為,整治魚龍混雜的APP市場,需要多部門聯手。省通管局已牽頭組織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專項治理行動,聯合工商、公安持續打擊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尤其是用戶投訴較多的APP。南京大學法學博士沈浩說,不良APP所涉及的問題已涉嫌違法。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涉嫌《刑法》第253條規定的“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惡意吸費涉嫌商業欺詐。著名互聯網分析師于斌表示,用戶自身需提高防范意識,通過正規渠道下載手機APP,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和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