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危害,拷問網絡安全如何補救。當務之急是如何打好防范惡意程序危害漏洞的補丁,包括法律補丁和技術補丁。
中國互聯網協會、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17日聯合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及其安全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感染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的境內用戶高達1.74億,移動網絡安全不容忽視。(5月19日新華網)
1.74億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2015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顯示,2015年互聯網應急中心獲得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數量近148萬個,較2014年增長 55.3%,惡意程序數量連續三年大幅增長。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曾經用“非常危險、危機四伏”來形容中國移動互聯網安全現狀。
應該看到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在悄悄吞噬公眾利益,危害公共安全:惡意扣費、資費消耗、信息竊取、誘騙欺詐等惡意行為的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甚至危害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據專家介紹,當前制作移動惡意程序的主要手段是在應用程序開發環節嵌入惡意代碼,或通過再打包方式篡改正常應用程序并嵌入惡意代碼。經篡改后的移動惡意程序采用虛假簽名,使得用戶和監管部門難以辨識應用程序的真實開發者。有關專家認為人類社會正在進入物聯網時代。但是,今天智能硬件的生產商,仍然以傳統的電器廠家為主,而他們在安全方面沒有任何經驗,甚至很少考慮安全,這將帶來巨大的安全挑戰。
消除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危害,拷問網絡安全如何補救。當務之急是如何打好防范惡意程序危害漏洞的補丁。一方面是打好法律補丁,通過立法形式,規范軟件開發行業有序競爭,對于APP開發不能再放任自流,必須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規范。一方面,打好技術補丁,軟硬件設計中無意造成的漏洞和有意安插的后門等對網絡安全形成了潛在威脅,必須通過高科技運用技術不斷升級版,來消除漏洞和后門,同時網絡安全部門應該加強對網絡的安全監管和對“惡意程序”的有效監控,堵塞各種漏洞。對于利用“惡意程序”實施犯罪的依法嚴厲打擊。絕不能讓惡意程序危害公共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