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巨頭雄心勃勃準備邁進中國市場,韓國三星公司打算3月在中國推出三星支付服務。
對于Apple Pay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有網友大贊,但與此同時,也有民眾表示擔憂,盡管最后付款步驟需要用到指紋,可謂給個人信息安全上了一把鎖,但是如果手機丟了怎么辦。
其實,不僅是手機支付,網上各種實名制也是廣受詬病,讓老百姓深惡痛絕。
以人們經常使用的掛號實名制為例,記者發現,雖然要求實名注冊,但在掛號預約平臺上輸入編造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只要格式正確就能注冊成功,進入預約流程。
“多數醫院網絡掛號平臺未與公安部門的身份信息系統聯網,這也是為何鐵路購票實名制能夠發揮遏制"票販子"作用,而掛號實名制"治標不治本"的關鍵因素所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長于銳一語中的。
不泄露個人信息又能證明“我就是我”
網上購票、網上掛號、網上銀行,伴隨著網上便利生活方式不斷推出,需要網絡實名認證的情況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如何將“實名”落“實”,另一方面,人們在享受這些方便的同時,也面臨著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如今,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記者從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了解到,通過一個簡單的APP,把身份證放在手機等識別設備上進行真偽識別,結合密碼驗證、人臉識別等生物特征驗證,就能實現真實身份認證,證明“我就是我”,不僅可以杜絕類似“號販子”用他人身份證件或偽造身份證掛號的問題,同時也將大幅降低信息泄露的風險。
“我國解決網絡可信身份管理問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首席安全專家及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首席科學家沈昌祥說,我國有發放量超過14億張、廣泛應用多年的電子居民身份證,不僅是國際上規模最大的電子證件項目,更重要的是從密碼應用到芯片、材料生產、制作工藝等都是自主研發,全面實現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
目前,無論人工查驗,還是信息登記都無法杜絕“假實名”現象。據于銳介紹,居民身份證作為電子法定身份證件,在設計之初就預留了相關資源,完全可以實現網上網下身份一體化。
鑒于網絡實名制治標不治本,有民眾提出不如干脆取消,對此,長期從事相關研究的沈昌祥表示,網絡實名制不是要不要堅持實行的問題,而是應該如何正確執行,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吸取其他國家失敗的教訓。
在他看來,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推出的“中國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是安全可靠、投資小、見效快、可操作、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科學解決方案。
身份信息在網上被“改頭換面”不可破解
“也就是說,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情況下,實現真實身份認證。”于銳介紹,如果利用這個平臺進行身份驗證,個人向網上需要驗證身份機構出示的是由卡體身份證“改頭換面”而來的一個不可逆算的“電子身份證”,而這個“電子身份證”正是完全同步和綁定于真實身份證的,哪怕是卡體身份證掛失或者過期,那么網上“電子身份證”也會同時自動失效。
于銳表示,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項目依托網絡可信身份認證服務平臺,通過網絡通信保密技術簽發與居民身份證唯一對應的網上副本,可為居民網上活動提供身份認證。同時,也可以成為執法、追蹤、認證的依據。
“不過,系統要求刷活動的臉,這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冒用,一定要確認"你就是你"。”于銳笑著說,該平臺可以在不改變身份證現有安全機制、不在互聯網上存儲、傳輸“可視”身份信息前提下,破解現有互聯網身份認證模式中身份盜用、冒用等問題。
在于銳看來,該平臺可謂一個良性生態鏈,既能有效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還能保證社會網絡行為的可信度。
“人可信”才能“行可信”
可信基礎作為網絡可信體系的信任源,必須具備法定屬性,其應用必須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因此,用于有效證明“自然人”和“機構”身份的載體及信息數據必須有法律認定和充分授權。
“比如,銀行卡加載電子簽名認證證書,所形成的“網絡身份證”不具備法定身份證件功能,其他銀行顯然不會認賬,不可能成為具有法定效力、全社會通用的身份憑證。”沈昌祥舉例說。
而居民身份證不同,基于現有的成熟技術和應用基礎,其應用完全可以完美“延伸到網上”。即不改變身份證現有安全機制,不在互聯網上存儲、傳輸個人信息等就能確保身份證卡體和持證人的隱私安全。
“面對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很難想象單靠一項技術、一個單位、一套方案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解決網絡可信身份管理問題也是如此,一定要借助社會各方面的技術和力量,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沈昌祥特別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