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黑客” 是門大生意
如果說蜘蛛能做人類的良師,那它首先教的應該是如何結好網。
拜蜘蛛為師的創意,正是新生代公司Bolt Threads誕生的靈感。這家位于加州小城埃默里維爾的服裝公司依靠科技的力量破解了蛛絲的秘密,將蜘蛛結網的訣竅變成了為自己帶來財富的一門好生意。Bolt Threads計劃明年發布運用自然界蛋白質的全新產品,利用這種新材料制造的纖維和紡織品不但可以滿足基本的現實需求,也能用于開發足以掀起變革的新品。
條條大路通羅馬,創業者有很多方法可以借助高科技獲得成功。有人將Bolt Threads這類企業稱為“生物黑客”,因為他們參照生物作用的過程制造出了更好的產品。還有人更喜歡稱這些企業運用的技術為“合成生物學”或者“新一代生物科技”。所有這類通俗簡稱,似乎都指向那些在非工業領域小型實驗室完成研發工作的公司,其中有的公司甚至會用新穎的科學理念去改善人類的健康狀況。
不管人們怎么稱呼他們,資本市場已經看好立足生物學的初創公司了。而且,這類市場正在取得資本的大力支持。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20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場規模將會增至387億美元。一些軼事也能充當佐證,給這一市場的美好前景增添希望。還記得幾年前國外流行的“防彈咖啡”嗎?當時傳說如果挑選由純草食奶牛所產牛奶制成的黃油,將其加入咖啡中,這樣調制出來的黃油咖啡有極佳的瘦身效果。雖然此配方的效力未經證實,但相關新聞立即引起全球關注,還贏得了Tim Ferriss這類知名投資者的支持。現在的大型超市都可以買到所謂“功能型”飲料,商家稱其為代餐飲品,甚至標榜為終極食品,它們實質上不過是堿性的楓糖水。然而,就是這類飲料,博得了Facebook聯合創始人Andreessen Horowitz這種資深投資人的青睞,吸引了2000多萬美元投資。
Nancy Kelley是紐約一家顧問公司Nancy J Kelley + Associates的總裁兼CEO,她指出,在初創公司、風投資金以及創業理念的推動下,合成生物學產業將會呈現爆炸式增長。她說:“這是科學走向大眾的一個過程,就如同幾年前我們在計算機行業目睹的創新革命一樣。(經歷過這場革命的洗禮,)任何人都有能力運用生物科學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合成生物學行業之所以一飛沖天,并擁有火箭式的躥升速度,有一個原因不能不提:加入行業的門檻降低。最能體現這點的莫過于基因測序的價格。根據英國學術刊物《自然》的數據顯示,基因測序在2008年的費用大約為1000美元左右,但現在這一價格預計會持續降低。這就意味著,對于那些有意在這一領域大展拳腳的創業者而言,即使不投入巨資,也可以將基因生物技術轉化為馳騁商場的產品。
Ryan Bethencourt來自創業孵化搖籃Indie.Bio。他認為,以上提到的經濟因素變化其實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以信息技術產業奉行的摩爾定律推測,經過有效的成本削減,數字技術的威力將會以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增長,帶來發展空間無比廣闊的商機。Indie.Bio總部位于美國舊金山,是美國首家合成生物科學領域的創業加速器。作為公司的項目主管兼風投合伙人,Bethencourt解釋說:“我們將能走得更遠,而假如站在未來的節點上,我們或許會覺得生物科學曾經的窘狀簡直不可思議。過去,生物科學簡直是一潭死水,就是一群科學宅人窩在實驗室里埋頭搗鼓。而今,生物學在我們所有人面前鋪開了嶄新的道路。”
如果說有些人已經先行一步,把握著新一代生物技術市場的脈搏,Bethencourt肯定屬于這類先驅。2014年成立以來,Indie. Bio扶持了超過75家初創公司,扶持形式之一是提供導師服務,Bolt Threads就是Indie.Bio創業搖籃里的受益者之一。不僅如此,還有一些生物科技公司甚至可以直接加入Indie.Bio創業加速器。其孵化加速模式其實很簡單,而且,該機構在美國和愛爾蘭都開展了創業加速項目,其中美國項目的參與企業可以獲得2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在實驗空間、設備供應以及創業指導等方面還會額外得到5萬美元的支持。
別小看這些前期融資,一旦上了軌道,這些合成生物領域的初創公司會影響不少行業。FREDsense Technologies是一家生產某種特別傳感器的科技公司,總部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爾加里市,其傳感器可以用來檢測飲用水里含有的化學物質。該公司COO David Lloyd表示,這種工具會讓本地社區和其他相關利益方更了解飲用水的狀況,也更有利于他們做出用水管理的決策。
Lloyd解釋道:“如果能夠收集到這類水質信息,你就可以察覺到其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并迅速采取針對性的行動,相比之下,傳統方法可能無法做到這點??梢哉f,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水質測試方式,卻足以引起天翻地覆的變化。”
盡管合成生物學商機無限,推出商業化的產品仍面臨極大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市場營銷,因為可能會涉及到道德倫理問題。該領域里的大部分公司都在嘗試用某種方式改造人體細胞或者DNA,一些潛在客戶擔心企業會濫用生物科學技術。第二大挑戰,則是怎樣透過現象看本質。隨著生物黑客越來越為大眾所知,面對貼著如此高大上標簽的概念,我們難以辨別哪些創新真正值得關注。此外,合成生物科技公司還要面對一重挑戰,就是要不斷保持在業內的領先地位。Bethencourt指出,如今有太多公司打著這類技術的旗號亮相,創業者應該明確怎樣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必要時該怎樣聯合同行抱團行動,如何爭取外部融資,一旦看準時機又該如何毫不遲疑地將成果推向市場。
歸根結底,Bethencourt已經告訴了我們一條良策。至少對任何一個行業而言,企業都可以憑借這個方法站穩腳跟。既然我們從生物科學中汲取了新鮮的養分,何不舉一反三,讓它在其他領域也大放異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