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電子支付業務保持較快增長,移動支付業務漲幅明顯。其中網上支付業務71.24億筆,金額602.9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79%和109.53%;移動支付業務13.76億筆,金額39.7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85%和921.49%。
隨著網絡的深度普及電商行業的百花齊花,互聯網支付繼續呈現著高增長態勢,然而支付應用的愈發廣泛讓支付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在支付過程中,銀行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為商戶及用戶提供支付服務,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其需要確保支付交易過程的流暢,不斷推出創新的支付產品和解決方案,但與此同時,其更需要注重在保證轉接渠道的安全、可靠。連連支付CMO姚敏表示,支付公司作為基礎支付層,在安全方面需要確保網絡支付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風控部門嚴格把關,以保證資金流向的完整識別,以便進行基礎關系的反復核查,同時能夠及時反饋各類不良支付信息,支付風險進行及時的阻止,確保用戶財產安全。
誠然,支付公司在保證用戶支付過程安全中承擔著重大的職責,然而,除了支付機構在上游嚴格把控之外,還需要商戶能夠同樣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此外,也需要用戶與時俱進,在互聯網支付如此普及的現今,能夠不斷的提高自身安全意識,確保用戶的財產不受到損害—日前,由中央網信辦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承制的我國首個《公眾網絡安全意識調查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正式面世。據《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公眾網絡安全意識仍然不強,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急需提升,其中有83.48%的網民網上支付行為存在安全隱患,特別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網絡安全意識亟待加強。
姚敏說道,用戶在支付之前一定要警惕各種支付安全隱患,例如不隨便使用無密碼的wifi進行網絡支付或者涉及泄露個人信息行為;在公共網絡環境中不要輕易共享自身設備,并且在使用公共設備進行支付行為后切記要消除上網痕跡;尤其是要警惕陌生人甚至是熟人發過來的未知網址,避免登陸釣魚網址或者無意識的下載木馬病毒造成支付過程的風險。
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互聯網支付已經是大勢所趨,然而支付行業的產業鏈還存在不少薄弱的環節,例如支付產業鏈的立法不完善,支付風險發生之后缺乏風險共擔責任等等。而在未來,只有整個產業鏈共同努力,構筑行業生態壁壘,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術水平以及對安全風險的認識,并且擴大對普通群眾的安全隱患宣傳及知識的普及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支付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