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至少19省份的社保系統存在漏洞,數千萬用戶的社保信息遭遇泄露危機。”日前,有媒體報道稱,社保系統已經成為個人信息泄露重災區,引發了廣泛關注。
個人信息被泄露,可能導致垃圾短信、騷擾電話不斷。不法分子還有可能利用身份證信息盜辦信用卡,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難怪人們對此憂心忡忡。
公民信息大規模被泄露,已經不是第一次。2014年3月,1400萬條快遞單信息在網上被叫賣,上面詳細記錄了收貨和發貨雙方的姓名、電話號碼、住址等個人隱私信息;4月,福州某大學網站連最基本的安全防護措施都未設置,8萬余名學生的姓名、年齡、照片、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赤身裸體”;5月,小米論壇約800萬用戶數據庫疑似泄露,數據庫在網上公開傳播下載,與官方數據吻合……
梳理這些案例,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內鬼倒賣信息,有的是保密技術低下,有的是網絡安全人才欠缺,還有的是技術更新滯后……但是透過表象看本質,一個共性問題是,相關管理部門對于網絡安全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公民信息的保護力度不夠,以至于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因為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當前不少行政事業單位雖然搭建了網絡辦公平臺,建起了內部數據庫,但是要么技術人才緊缺,要么濫竽充數;有的平臺數年也不維護更新,有的索性將網站維護的業務外包給企業。一旦發生了問題,也往往因為缺乏問責機制、技術人才落后等“外部因素”,連最起碼的問責都無法落到實處。
信息化社會,當有相應的服務思維。單位在建設信息系統之前,首先就應該充分考量技術人才儲備以及后期的維護管理等問題,絕不能建了以后就放任不管。當然,這涉及人才引進、崗位設計、編制分配、資金投入和技術培訓等諸多難題,但是絕不應成為漠視信息技術安全乃至推卸責任的借口。
如今,網絡購物、網上辦公等行為,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來,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融合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公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還將進一步凸顯。可以說,無論怎么重視公民信息安全都不過分。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假如銀行信息系統崩潰,百姓的存款變成一堆沒有意義的數字時,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 事實上,諸如國安、銀行、稅收、司法、媒體等敏感部門,雖然也曾曝出過信息泄露等事件,但是往往在第一時間就能夠被發現并彌補。之所以如此,恰恰是因為人人都知道,這些部門所持有的信息十分敏感,需要大力保護。其他部門大多涉及公民信息安全,也應重視,不能有例外。
公民信息被大規模泄露,技術不是主要原因。在信息化時代,圍繞信息安全的“攻防戰”必將長期存在,建立信息安全責任制,推進人才引進等相關配套工作,并借鑒西方的“信息安全官”制度,讓信息安全保護責任落實到人,追責有據,被視為保護公民信息的有力舉措。要做到這些,改變觀念是基本前提,再輔以相關的技術措施,筑好防護墻。但愿此次社保系統漏洞事件能夠讓更多的人警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