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專門處理第三方web應用漏洞等安全問題的快速響應組織——補天漏洞響應平臺數據曝出,超30省市社保、戶籍查詢等系統存在漏洞,社保信息安全漏洞達5279.4萬條。記者獲悉,截至22日下午3時許,多省市社保系統已對漏洞進行修復,目前根據該平臺再次排查的數據顯示,40%的漏洞已經修復。(4月22日《新京報》)
又見信息泄露!這種感覺是如此熟悉。這是因為,近年來的信息泄露,早已成為一種尷尬的現實常態。考研時,你可能并沒有注冊亂七八糟的論壇,但你總能收到各種關于考研資料考研培訓的信息;報個公務員,你或許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卻不料各種輔導班隨時騷擾……如果說這些信息無關痛癢的話,那么社保信息的泄露,的確是令人緊張的,因為其可能包含個人身份證、社會參保信息、房屋產權等敏感信息,這想想都讓人感到害怕。
對于社保信息的泄露,多數的人都感覺一陣緊張,但也有人很“看得開”。譬如有人就在網上表示,在信息化的時代,技術漏洞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意味著,信息的泄密也是在所難免的。這樣的話說著輕巧,但在聽者看來,卻異常沉重。但事實上,公眾并不否認技術漏洞的不可避免性,但公眾關注的是這背后的責任與態度,如果抱著“信息泄露不可避免”的心態去辦事,那么即便是可以預期的信息漏洞,其也未必能打起精神。
這就是說,對于任何的一起信息泄露事件,一個必須拷問的事實上:為何信息總是泄露?“技術不可避免有漏洞”不能成為萬能的擋箭牌,有沒有必要的安全機制、預防機制等,這是值得追問的?另外,就此次社保信息泄露而言,同樣值得審視的是:為何是全國性的信息泄露呢?是黑客太強大還是系統太軟弱?可以說,技術漏洞雖然不可避免,但最大限度地確保公眾信息的安全,應是相關部門應盡的職責與義務。
就此次社保信息泄露而言,這背后的真相必須還原。如有是有“內鬼”泄密,那一定要嚴懲內鬼,而且后果應是其遠遠不能承受的;如果是“黑客”所為,一方面,則要對黑客施以懲戒,另一方面,也需要對社保系統本身進行技術測試,看看其有沒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機制,有沒有人為的失職行為。可以說,只有對每一起信息泄露事件都進行充分的分析,才能吸取經驗教訓,以便有效地避免下一起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
眾所周知,信息安全無小事,對于社保信息這樣的敏感信息,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要確保社保信息安全,須技術態度雙升級。在技術上,不斷地完善系統是應有之義,這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因為任何的松懈都是對公眾信息的一種輕視;在態度上,則是要拿出法律之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長嚴明曾表示,“我國現在缺乏對信息安全泄露的問責機制,缺少法律依據,為此,我國要加快建立“首席安全官”制度,把信息安全責任落實到相關部門和企業的負責人。”誠如斯言,這樣的制度規定,應盡早落地,如此方可更好地確保公眾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