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信息頻繁泄露,百姓難以充分相信信息安全
過去的2014年,或者說剛剛進行不到三分之一的2015年,信息泄露事件頻發,譬如春運期間12306網站被曝出用戶數據泄露漏洞,這其中就包括用戶賬號、明文密碼、身份證以及郵箱等;再譬如2014年年底考研報名結束后,網上就出現了130玩考生信息的公開叫賣,再到目前一直鬧的沸沸揚揚的京東用戶隱私泄露事件,許多用戶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詐騙;這種種事實都表明,當今的互聯網給不了我們足夠的安全感。互聯網加上金融、醫療、教育或者其他的種種,以及物聯網車聯網,信息安全沒有足夠的保證,就如同總有一雙或者多雙無形的眼睛在時刻注視著自己,這種體驗是非常不好的。失去大量基礎用戶的支持,“互聯網+”的發展從何談起?
二、企業級數據安全事故頻發,間諜軟件程序大行其道
誰說有錢才能任性,手里捏著一把數據,照樣玩得游刃有余。各種各樣的數據蘊含巨大的財富,不是多少張沒有意義的鈔票所能比擬。然而國產軟件或者信息安全產品卻難以擔當保駕護航的重任,導致眾多進口產品涌入國內市場。尤其是國家要沖部門企業、被植入間諜程序將是多么的可怕,因此才會有了前段時間國產化這么一個事件。最近不也是曝出蘋果6被植入間諜程序么!互聯網的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一條非常快速的通道,但是信息安全問題這樣一個隱形殺手卻一直埋伏在前行的路途中,尤其是上升到企業級信息安全的高度,出現問題后的損失將是巨大的。
綜上所述,信息安全已經成為阻礙行業互聯網化的一個重要殺手,這個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互聯網+很難落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