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當前,國際互聯網正以每秒產生數以萬tb的海量數據在加速暴漲中。
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目前每天約20億人使用互聯網,網絡攻擊時有發生,“大數據”環境支撐下的信息網絡安全形勢日趨嚴峻。
據悉,目前在全球范圍已有40多個國家相繼頒布了網絡空間安全實施戰略,保障信息網絡安全,迎接新軍事變革挑戰,在各軍事強國中均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
“大數據”思維挑戰機遇引領發展
縱觀戰爭史實,軍事領域一直是先進技術的天然試驗場,兵家通過駕馭一次次科技革命,將人類智慧、戰法與科技創新高度融合,使軍事變革不斷被推上時代高峰。
外軍研究認為,現代無定型術語“大數據”,海量般信息生成一個雜亂的大背景,就如同浩瀚大西洋換算成水,若每加侖代表一個字節或字符,其數據存儲量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簡單來說,“戰爭中如果能夠將幾個小時的視頻降至最關鍵的30秒視頻,這本身就是一個勝利。”
據外媒披露,美國防部近來在探索大數據的軍事運用時,面對迫在眉睫的預算緊縮形勢感到巨大壓力,擔憂戰時駕馭大數據能力不足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因為戰爭中海量信息暴漲,意味著所有軍事行動將被淹沒,所以強調以“大數據”思維引領發展。
“大數據”決策奪取認知的新高地
現代戰爭,是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戰爭決策無疑將高度依賴基于海陸空天廣闊戰場的信息網絡數據分析和與指揮員高超指揮藝術的有機融合,而“大數據”運用則將成為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樹立“大數據”觀念,搶占“大數據”認知領域新高地,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伊拉克戰爭中,各國軍事專家對戰爭態勢每每做出的預測,均出現了嚴重誤判,這除了戰爭善以奇制勝,更為重要的也是因為思維觀念與信息時代嚴重脫節或格格不入所致。甚至人們對“大數據”的影響已產生由局部到全局、由單純到繁雜、由因果到關聯的根本性變化完全缺乏認知。所以說,信息時代只有重視“大數據”認知,才能做出科學決策,戰時才能真正掌握克敵制勝的主動權。
“大數據”驅動善以數據之兵取勝
其實,“大數據”是由海量數據小溪匯集而成的。所以科學探索“大數據”規律,提高駕馭“大數據”能力,才能夠練就打贏真本領。
軍事活動是孕育戰爭“大數據”最肥沃的土壤。軍事訓練、演習甚至包括搶險救災、反恐維穩、安保警戒等非戰爭軍事行動,都能夠獲取武器精度、彈藥效能、反應速度、行動能力、保障水平、地域地形等最原始的大量作戰數據信息,這些數據均可成為軍事謀略、戰法創新、指揮作戰等最寶貴的資源。
打仗重數據,才能夠實現“作戰決策快速正確、指揮控制精確高效、火力打擊聯合準確、支援保障及時順暢”目標。然而,在“大數據”環境背景下,作戰數據決不只是參戰人數和武器裝備數量的簡單疊加,而應從包括軍心士氣、戰斗作風、地理環境、作戰效能、智力資源等實戰需要出發,通過科學分析,生成綜合戰斗力數據,并善于解決制約體系作戰的瓶頸問題,從而消除信息化戰爭迷霧,達到善以數據之兵取勝的新境界。
“大數據”謀略廟算運籌直面戰場
據悉,奧巴馬曾高度評價“大數據”,是“未來世界的新石油”。
高技術戰場,指揮信息系統縱橫交織,就如同高效傳輸的石油管線,能把作戰數據源源不斷輸送到各指揮作戰系統,使海陸空天電網基于信息系統的聯合作戰體系實現一體化高效運轉。
可是“多算勝,少算不勝”,軍事資源的利用,并不能單純依靠技術來簡單加工處理,而必須依靠軍事謀略和戰法創新運用,才能夠“點石成金”“出神入化”。歷史上,孫臏減灶擒龐涓、虞詡增灶破羌,無不是通過隱真示假克敵制勝的。因此“大數據”時代,“知己知彼”“廟算于先”必將更富傳奇色彩。
現代高技術戰爭,信息獲取能力空前增強,偵察手段豐富多樣,必須與“大數據”戰法相適應運籌謀略,方能克敵制勝。而且無論宏觀還是微觀,必須對戰場態勢、信息情報、作戰保障、水文氣象等信息數據了如指掌,對裝備狀況、殺傷機理、作戰成效等數據明察秋毫,且善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巧出奇兵,才能夠智勝強敵。所以,信息化戰爭在海量“大數據”支撐下,謀略制勝必將上演連臺活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