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速更緩、資金更緊、用工更貴”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全市2萬多家中小企業急需依靠信息化技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進而實現技術和管理轉型;另一方面,號稱能使信息化變得“簡單、價廉、實用”的云計算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卻遭遇了推廣難的尷尬。
癥結究竟在哪里?昨天,在市經信委主辦的南京中小企業信息化云應用及平臺建設專家研討會上,中小企業、云服務提供商“各倒苦水”。大家一致認為,立法保障數據安全、整合需求降低成本、突破“有數據沒分析模型”瓶頸,是最為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
把數據放在云端,究竟安不安全?
“眼下,云計算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信任。”天心軟件負責人說,“企業問我們,我們的技術資料、銷售業績、財務報表全都放到云端,如果泄露出去怎么辦?”
天心軟件旗下的同一款云服務產品,可能有好多家企業同時在使用,這更加深了企業的擔憂。“大中型企業有實力建設自己的私有云,搭建自己的服務器,而中小企業往往需要租用服務器,雖然簽訂了相關保密協議,但是他們總覺得不太安全。”這位負責人說。
對此,江蘇省信息安全保密協會副秘書長傅德勝提出,應該由政府牽頭成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云服務提供商進行安全性評估;同時,通過地方立法,要求云服務提供商在法律上作出承諾,一旦在云平臺上發生泄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成本還是有點高,統籌供需迫在眉睫
雖然云計算服務號稱能夠減少IT建設投資,節約人力、維護成本,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中小企業依然感覺成本有點高。
我市一家醫藥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在云服務平臺上存儲的都是醫療檔案,既有靜態的數據資料,又有動態的影像資料,存儲空間消耗非常大。“購買存儲空間的費用,加上租用運營商的服務器,一年算下來,根本沒有省下錢來。”
對此現象,南京云計算中心負責人認為:“云服務提供商就像發電廠,中小企業是用電戶,現在缺一個供電公司進行統籌安排。”他建議各級園區設立專人統一整合協調云服務的資源和需求,促進企業有效降低成本。
數據不光要存儲,更重要是分析
“中小企業購買云服務,不僅僅為了存儲,更重要的是要讓這數據活起來。”我樂家居的技術部門負責人說,企業每時每刻產生的各種數據,對企業的銷售究竟有沒有效用?如果有用的話,能否通過分析用于指導生產經營和銷售實踐?
困擾企業的問題,同樣困擾著云服務提供商。斯坦德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有數據沒分析模型,是當下困擾云服務提供商的最大瓶頸。”
江蘇電信政企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電信雖然推出了基于云平臺的標準化軟件“超市”,但是企業應用軟件的效果如何,目前還沒有詳盡的分析數據支撐。
“云計算與大數據應用相輔相成,應該有更多的大數據技術應用到云計算中。否則的話,海量的數據除了搜索、存儲外一無用處。”南京理工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薛恒新說,未來,云計算的技術要貫穿企業產品設計、制造、推廣、銷售等各個環節中去,強化基于云平臺的分析模型開發,是云服務提供商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