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窺探、收集、傳播公民個人信息行為越來越多,不少商家早已把獲取公民的個人信息,繼而進行電話宣傳,視作招攬客戶的重要途徑,因此接到騷擾電話對于市民來說并不陌生。
記者采訪了解到,大部分市民都曾接聽過涉及營銷、保險、資料調查等內容的“騷擾”電話,有些市民甚至一天接到十余個,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而更令市民們擔憂的,是個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就地產行業而言,出錢購買市民的個人信息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但是這類信息大多只是簡單的姓名及電話,因為對于商家來說已經足夠了。本小利大是這類行為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如一家裝修公司購買一份客戶信息,往往只需要幾百元至幾千元。而有了這份信息,裝修公司則可以向眾多有潛在裝修需求的客戶發出招攬信息,只要談成一單,裝修公司就基本不會虧。
那么,這一類行為是否已經觸犯了相關法律呢?記者通過查詢了解到,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內容:“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屬于違法犯罪行為。一般而言,公民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齡、婚姻狀況、家庭住址等詳細信息,單單是姓名、電話等信息的泄露,公民要想進行維權的難度較大。
D1Net評論:
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肆虐,困擾著很多網民,為此,網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在發現個人信息泄露或接到過多“騷擾”電話而影響生活時,通過報警等有效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也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