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到2014年,自“棱鏡門”事件之后,互聯網領域的安全問題就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2013年,隨著“棱鏡門”事件的曝光,越來越多的軟硬件系統被曝出泄密后門,事態的嚴重性與波及面不斷升溫不斷擴大。
8月3日,路透社報道稱,“于對安全因素的考慮,中國政府已將美國反病毒軟件供應商賽門鐵克、俄羅斯反病毒軟件供應商卡巴斯基實驗室排除在安全軟件供應商之外”。
同日,《人民日報》在其英文Twitter賬號上亦發布消息稱: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已將賽門鐵克與卡巴斯基從安全軟件供應商名單中剔除,同時列入中央采購清單的安全產品,清一色的均為國產品牌。
由以上信息不難看出,當前政府對信息安全數據防泄密的重視程度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與此同時,政府機構在關鍵基礎操作系統級日常辦公軟件上仍大比重的使用國外產品,雖然自有品牌的軟件產品的部署進度正在提速,但短期內還難以做到完全替代國外同類產品。然而國外軟件產品始終存在的漏洞和后門隱患,已成為懸在政府信息安全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此,更需要一種數據防泄密的技術,在使用國外軟件的前提下能防止政府內部的關鍵數據不被竊取,全面做好數據防泄密措施,以最大程度避免因涉密數據的丟失或被竊而帶來的政治風險與經濟損失。而“數據防泄密(DLP)“技術的橫空出世,帶來了更具優勢的解決方案,以“數據防泄密”軟件作為內部信息防控技術勢在必行。
“數據防泄密”技術又被稱為“數據防泄漏”,縮寫表達為DLP(Data Loss prevention)。“數據防泄密”技術是通過高效、安全的動態加解密技術,對政府與事業單位的所有文檔、數據實現透明加密防護,從而達到文檔數據防泄密的作用。
D1Net評論:
從技術角度來看,經過“數據防泄密”保護的各類數據與文檔,可以完全阻止內部文件被非法復制、非法瀏覽、非法竊取、非法拍攝,所有用戶任何操作行為都受到“數據防泄密”的安全管理規則約束與監控,讓數據防泄密不再是一個難題,從此刻開始,數據泄密都不算是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