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近年擴編網絡軍隊令人擔憂。
國際哥說:
“大哥在注視著你!”這是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的經典小說《1984》的經典字句,揭示了一個監控無處不在的“大洋國”的面貌,令人毛骨悚然。而今,這虛擬的“監聽帝國”正變成現實。
全球信息化進程中,“信息”已開始全面滲透到國際關系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等方方面面。此番利益相關各國爭奪馬航M17航班墜毀事件證據,就是一出活生生的情報戰、信息戰、輿論戰。
但信息主權不容侵犯,21世紀,世界不歡迎“大洋國”,人類不需要真“大哥”!
博弈紅黑榜
紅榜:習近平訪問拉美四國
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和古巴的訪問。習近平此次拉美之行,除了簽署商業大單外,還首次與拉美領導人集體會晤,宣布成立中國-拉共體論壇。這意味著中國與拉美從單個國家的雙邊貿易合作階段,進入到與拉美整體合作階段。
黑榜:巴以沖突持續
以色列“護刃行動”持續。巴勒斯坦安全部門22日證實,以軍行動已造成至少6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方則證實,哈馬斯和加沙地帶其他武裝共向以色列發射了超過2000枚火箭彈。
白宮:有沒有證據都是你俄羅斯的錯
北京時間7月17日晚,一架載有298人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波音777客機在烏克蘭境內靠近俄羅斯邊境處墜毀。
事發之后,針對該飛機是被誰發射的導彈擊落的,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美國中央情報局與情資機構22日初步確定,馬航MH17悲劇事件由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所為。資深情報官員進一步說,美方已排除烏克蘭軍隊涉案的可能,因為烏克蘭沒有高度可達到馬航客機約1萬米高空的防空導彈防御系統。話音剛落,23日,烏克蘭現役士兵謝爾蓋·帕先科便在社交網上發布了一張與“山毛櫸”導彈合影的照片,美國中央情報局瞬間被打臉。
此前,美國政府官員也都認為俄羅斯與馬航MH17客機墜毀事故難逃干系。但7月22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吐露真言:美國其實沒發現俄羅斯與MH17航班在烏克蘭墜毀之間有直接聯系。盡管尚無證據證明俄羅斯與MH17墜毀有聯系,羅茲仍說:“我們認為普京和俄羅斯政府負有責任,因為他們向分離分子提供了武器和訓練,并幫助造成了烏克蘭東部的動蕩局面。”
俄專家認為,這些指責是西方國家發動大規模反俄信息戰的延續。《莫斯科共青團報》稱,調查結果還未出來,西方已經把罪名定好了。當年美國曾捏造罪名,指責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知道從這個色彩繽紛的信息世界的謊言中是否還能發現真相”。
解密:早在2009年2月,時任俄羅斯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的阿納托利·諾戈維岑上將就表示,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在近兩三年間將有可能會進行大規模的信息戰。
諾戈維岑說:“信息戰的基本任務將是使用現代技術和工具破壞軍隊、工業和行政的一些主要目標的作用、敵方的系統,并對敵方軍事政治領導、軍隊和人民造成心理影響。
任何一任美國總統,都不敢丟下竊聽、監控的“法寶”
“9·11”事件后,美國本土的一些恐怖襲擊陰謀能在沒發生時及時撲滅,體現了情報戰、信息戰和網絡戰的重要性和威力。而在白宮和五角大樓看來,監控和竊聽是其全球用兵、“知彼知己”不可或缺的環節,任何一任美國總統,都不敢丟下電子戰、竊聽、監控的“法寶”。
2013年6月,英國、美國和中國香港媒體相繼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文件,報道了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億條移動電話記錄;窺探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手機長達十多年;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國數據中心之間的主要通信網絡,竊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信息……內容觸目驚心。
5月26日,我國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發布《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方面,美國“棱鏡”項目中,中國是最大被監聽國之一,監聽用的服務器都設到了中國本土,監聽對象甚至包括中國最高領導人;另一方面,美國仍在使用強大的輿論工具,炒作“中國黑客”、起訴中國軍官、甚至指責中國為“數碼暴政”國家。一方面,美國極力阻撓華為、中興、聯想的產品進入其核心領域;另一方面是中國在通訊領域甚至政府部門、金融系統、安全領域普遍、大量使用美國的產品、軟件……
美國東部時間7月23日晚間,美國發射2顆先進衛星。有西方媒體稱,美國空軍把這種新型先進衛星送入太空旨在暗中監視其他國家衛星,并且能夠反擊針對美國航天器的可能威脅。目標究竟是什么?一些西方媒體和美國官員透露,美國此間諜衛星目標指向中國。
幕后:4月2日,新任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邁克爾·羅杰斯海軍中將晉升海軍上將,正式宣誓就職。
之所以從海軍情報高官中選人,是因為美國海軍情報部門在歷史上曾屢立奇功。最出名的,當數二戰時破譯日本密碼,幫助美軍在中途島海戰取得完勝,徹底扭轉了太平洋戰爭戰局。
2003年,美國打響伊拉克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美國“網絡戰”也大顯神威。其中,首席功臣當屬羅杰斯,當時他分管的正是計算機網絡攻擊業務。
網絡世界的攻防格局難以短期改觀,但是中國不能“裸奔”
美國在輿論戰、規則戰、網絡戰方面都擁有強大優勢,短期內,網絡世界的攻防格局難以改觀。但是,中國不能再“裸奔”。時代給了我們一個無法推辭的課題:重視民族信息產業,盯緊網絡安全陣地。
2月27日,國內外有過諸多猜測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終于塵埃落定,正式建制。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第三個由最高領導人牽頭的超級機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機構成立大會上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此外,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升格;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出臺;《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發布;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強調推動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國際化和互聯網全球共治……我們更清醒,而美國不斷狡辯,從未進行反思,其霸權與偽善的面目更加清晰。
“在信息領域沒有雙重標準,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7月16日,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中提到信息主權。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沈逸認為,習近平利用訪問拉美國家的契機提出互聯網安全問題,就是要制衡、反對美國的霸權戰略,推動拉美國家與金磚國家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的合作。
行動:4月24日,巴西圣保羅國際互聯網治理大會焦點是如何建立新的國際互聯網治理秩序。一向標榜網絡自由的美國盡管盡量低調,但仍不斷被“嗆聲”。
會議指出,網絡是全球資源,應服務于公眾利益,未來網絡治理框架應是多元、透明和可靠的,有助于相關各方關注網絡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