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2月28日訊
如今,在互聯網領域,電信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快速時期,與此同時,也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手段也在不斷的升級。
近年來,各種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屢見不鮮,犯罪分子或者冒充公檢法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詐騙,或者發送虛假中獎信息詐騙,或者以低價網購發送釣魚網站詐騙,或者直接冒充銀行工作人員進行詐騙。
最近,就有不法分子利用車載偽基站冒充銀行向市民發送了十萬余條的詐騙信息,有許多不明真相的市民輕信短信,導致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泄露,存款落入了犯罪分子的手中。
電信詐騙如何實行?為什么總是有大量的市民會中招?為何此類詐騙犯罪之所以防不勝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流竄作案、手段隱蔽】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詐騙,不受時空限制,犯罪分子往往輾轉各地作案,即使提取和轉移詐騙所得也往往指使手下或高價雇用不明真相的群眾進行,幾乎不拋頭露面,難以形成直接證據,打擊難度大。
【集團作案、分工明確】此類詐騙案件多為共同犯罪,組織化程度高,技術維護、資金轉移等各司其職,各層之間單線聯系,一般使用綽號或假名,導致很難將犯罪分子一網打盡。
【成本低廉、傳播迅速】此類詐騙不需要特別的條件或環境,只要有計算機、現代通信工具等設備就能實施犯罪活動,加之受害群體不特定,不同于以往“一對一”或“一對多”的詐騙,傳播十分迅速。
此外,犯罪分子運用網絡電話、U盾轉賬、計算機黑客等技術,使得詐騙手段花樣不斷翻新,進一步增加了預防和打擊難度。
如利用偽基站可直接繞過電信運營商,搜取手機用戶信息,并冒用任意號碼,在短時間內向不特定人群發送大量詐騙信息,若不具備防騙知識則很難發現自己的手機已被偽基站信號覆蓋。
對癥下藥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需各相關部門協同作戰
加強與電信、網絡運營商、銀行等部門的合作,建立聯動提醒機制,在信息發布、技術監管、資金流轉等環節堵塞漏洞,拓展技術防控范圍。
依托司法公開,加大宣傳力度,制定防騙知識“晴雨表”,讓民眾了解最新詐騙手段,注重防治結合。
聯合公安、檢察機關,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進行調研,在證據認定、法律適用等方面達成一致共識,并努力推動相關立法完善,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大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
萬變不離其宗 藥到病除只需一劑良藥:數據加密
信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讓現代人生存在一個好的時代,但同樣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一個謀取利益的大好平臺:詐騙途徑靈活、詐騙方式多樣、詐騙對象也已經涉及到了幾乎每一個人。
面對如此花樣繁多的詐騙手段,一一應對未免太勞神費力,使用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才是正解,而最有力的手段還要屬在信息安全技術中首屈一指的國際先進的多模加密技術。多模加密技術由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算法相結合,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之下提供不同的加密模式,靈活,有針對性的高效保證信息安全。
D1Net評論:
消除網絡安全威脅,應從本質入手,網絡安全威脅,如電信詐騙等,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形式如何變化,本質是不會變的,犯罪分子使用遍地撒網的方式靜候魚兒上鉤,為保護個人信息安全與財產安全,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識,防范信息泄露,利用可以捍衛本源數據安全的加密軟件抵擋惡意詐騙和攻擊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