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頻響,“網絡領土”如何捍衛?
這是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相關負責人向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提供的一份觸目驚心的“記錄”:每年從國外對我國政府網站發起的攻擊數以萬計,種植的木馬病毒控制了境內60萬臺計算機。
網絡安全被稱為“沒有硝煙的戰爭”。目前,互聯網已經深度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成為事關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和斗爭“陣地”。隨著斯諾登事件的曝出,一些國別刻意組織黑客入侵、竊取情報信息的行為大白于天下。
1月21日15時20分,中國境內大量互聯網用戶無法正常訪問域名以“.com”“.net”等結尾的網站,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16時50分左右用戶訪問基本恢復正常,初步判斷為網絡攻擊所致。
實際上,近年來因遭受攻擊導致網絡故障在我國并非首次。2009年5月19日,暴風網站的DNS受攻擊,多省陸續出現互聯網網絡故障;2010年1月12日,百度域名被黑客劫持,導致中國內地大部分地區無法登錄百度網站;2013年8月25日,因國家域名解析節點受到拒絕服務攻擊,部分CN域名出現大面積癱瘓。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從網絡安全的角度說,網絡攻擊可能讓你的電力、鐵路、民航等完全癱瘓,所以網絡是重要的基礎設施。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如何打好我國“網絡領土”保衛戰,成為網民關注的熱點。
“現在境外很多個人黑客背后是政府和軍方支持的。因此,網絡空間的戰略預警是很重要的能力,以確保遇到入侵能夠及時感知,應加強戰略預警和積極防御體系建設。”上述相關負責人說。
令人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涉及網絡安全的重要工作長時間被擱置,互聯網脆弱性日益凸顯。例如,我國關鍵的互聯網設備自主化進程遠遠不夠,核心路由器、服務器、大型計算機以及軟件絕大部分被美國壟斷,網絡態勢感知和預警研判能力不強,網絡安全監管、技術支撐隊伍投入不足。
“國家有邊界,陸地邊界,海洋邊界等,互聯網也要有類似的邊界,我國應盡快研究制定網絡空間的國家戰略,宣誓國家意志,明確戰略目標。”這位負責人認為,要把國內的互聯網設施當成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來保衛,加強態勢感知和預警研判能力建設,加大網絡安全的技術研發和人才隊伍投入,加強核心設備的自主研發工作。
“當務之急是,針對目前根服務器掌控權握在他國手里的無奈,我國應建立起完善的對DNS監控及災備系統,最好盡快建立自己的根域名服務器,以更好地確保我國網絡安全。”360公司網絡安全工程師董方說。
此外,還要加強網絡安全立法。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懷賓指出,目前國內涉及信息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大約有六十部左右,但這些法律法規多是明確責任范圍的條款,真正能起到保護國家信息安全、推動我國信息安全發展的法律法規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