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全球化推進,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開始關注這個區別于傳統燃油汽車的全新類別,相信很多接觸過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都清楚,為了能夠讓新能源汽車被消費者普遍接受,國家相應出臺了補貼、不限行、免搖號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只不過不同于不限行和免搖號這些無經濟掛鉤的優惠政策,補貼政策確實給政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當然和政府壓力并行的還有汽車制造廠商,盡管國家政策出臺應用了相關的補貼政策,但是補貼之前的墊付工作還是需要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本身來完成,盡管政策有所規定,但國家運行背后政府的壓力也相對造成了補貼發放困難的狀態,盡管2018年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但2017年政府本該支付的補貼金額還沒有到位,這也是很多新興造車勢力無法實現量產規模的原因,空缺的資金鏈條確實不支持龐大的生產體系。
而且就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普遍提高,單純拿北汽新能源汽車1-10月份的銷售數量來看,銷售份額整整比去年整體增長了76.06%,可以說,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數量還將更多,也就是說政府所面對的補貼金額也將更大。
針對補貼的問題,政府也做過相應的整改,這其中就包括補貼政策所涵蓋的汽車類型,從最開始最低補貼門檻的100km到150km、以及多段補貼數額的分配,國家也在細化補貼的區間,保證汽車質量的同時減少支出的數額。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日益壯大,國家的后續跟進補貼數額也逐漸龐大,而面對這樣的巨大金額,哪怕是政府、國家也不能輕看,依據現下的國家補貼后續跟進的方法來看,補貼已經讓政府擁有了難以承受的壓力,相信這也是很多專家預測2020年將成為補貼大退坡的原因之一,盡管國家正在大力整改、規范新能源汽車以達到降低補貼數額的目的,但是綜合分析不難發現,巨大補貼金額也造成了迫在眉睫的補貼退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