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一定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改變整個世界。”360企業安全集團高級副總裁曲曉東說。然而,在一切皆可編程、萬物都可互聯的智能時代下,數據泄露、病毒入侵、密碼篡改等安全風險層出不窮,網絡安全戰爭也不再是危言聳聽。
“網絡戰爭不費一槍一炮,就可以達到傳統戰爭的目的。”在智博會同期舉辦的智能時代信息安全高端論壇上,曲曉東甚至拋出言論稱,“網絡空間將會引發信息對抗、國家對抗、網絡犯罪與恐怖襲擊等威脅,網絡攻擊引發的社會混亂也將成為常態。”
面對種種威脅,智能時代下,網絡安全又該如何防患于未然?
學會利用人工智能“工具”
在智能時代下,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然而,新技術以及新基礎設施更新換代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擴大了黑客的攻擊面。
攻擊方可以攻擊人工智能,亦可使用人工智能來進行攻擊。國外有安全研究員發現,傳感器是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如果輸入數據質量很差,那么做出的行駛決策將會很糟糕。于是此人就制作了一個簡易激光發射器,發送信號欺騙汽車的雷達系統存在錯誤路況,從而干擾汽車的行駛。
“攻擊方還能夠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逃避傳統安全機制的檢測。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就用遺傳算法對500個被檢測軟件告警的軟件自動變形,100%成功躲過準確率最高的檢測器。”曲曉東舉例說。
可以說,人工智能能力的提高,對攻方有幫助,對守方亦有幫助。對攻擊方而言,可以攻擊人工智能系統引起誤報甚至崩潰,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攻擊網絡;對于防御方而言,既可以利用安全系統保衛人工智能系統,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保障安全。
因此,在曲曉東看來,人工智能不是銀彈,而是一個工具,是一個必須要學會使用的工具。實現智能時代下的網絡安全防護,人工智能這一工具就可以發揮出重要作用。
例如,在漏洞攻防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可進行網絡攻防,建立自動攻防系統對軟件漏洞進行檢測、驗證和修補;反病毒方面,依托海量樣本學習進化,可有效識別病毒變種,具有自學習、自進化、不斷完善的能力;代碼安全方面,以靜態應用安全測試結果作為輸入,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出新的誤報并反饋到訓練集中,從而降低誤報率。
“對攻擊而言,一萬次失敗了,但只有一次成功,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在曲曉東看來,所有的攻防對抗實際上就是人和人的對抗,安全運營的各個階段都離不開人的參與。安全的本質是人的對抗,人是安全的尺度。
企業需要的高級安全人才,無法部署到客戶的現場。為此,曲曉東建議,高水平人才做最終的分析判斷,中層人才放在客戶的管理端做分析和響應,底層人才做安全運營值守。利用人工智能或其他手段,實現完美高效配合,便可解決這一矛盾。
核心技術一定要自主可控
“要確保網絡安全,核心技術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不僅會帶來供應鏈風險,也會帶來安全風險,后者與前者同樣重要。
以桌面操作系統為例,可列出的安全風險將近10種:被監控(如“棱鏡門”);被劫持(如“黑屏”);被攻擊(如病毒、木馬);被“停服”或“禁售”;證書、密鑰失控;無法進行加固;無法打補丁;無法支持國產CPU等。
“自主可控技術不等于技術安全,但不自主可控技術一定不安全。”倪光南說,未來應當將自主可控作為技術安全和網絡安全的必要條件。確保自主可控,才能保證技術安全,最終實現網絡安全。
華為就很重視自主可控。早在2012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回答“已沒有生態空間,為何還做終端操作系統”時曾說,“應盡量使用國外的好東西,包括高端芯片和操作系統,但要有戰略備份,別人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在倪光南看來,企業要向華為學習,必要時要有備份系統頂上去,盡量減少或避免類似中興事件的發生。
與此同時,國產自主可控軟硬件發展成熟,也將更好地保障網絡安全。“國產軟硬件必須通過不斷使用、改建,才能達到好用,因此每個用戶、每個人都要支持和應用國產軟硬件,這就是為自主可控做貢獻。”倪光南建議,“個人不要對國產軟硬件抱有成見,而是樂意接受;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不抱怨,而是及時反映;愿意改變某些使用習慣,予以適應。”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盧山則從技術角度認為,CPU方面,未來要突破指令集架構、設計工具、制造工藝、流片設備等關鍵技術;操作系統方面,要突破操作系統內核、編譯器、應用程序接口(API)等技術。
盧山還建議,以Linux操作系統為基礎統一操作系統技術標準,統一操作系統與芯片之間的接口和驅動,以及其他主要的軟硬件接口,為CPU、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廠商提供安全可控發展的方向。
密碼是最后一道防線
智能時代最直接的安全威脅是網絡基礎設施和設備安全,密碼在這方面要發揮保底作用,是最后一道防線。國家密碼管理局商用密碼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霍煒說,密碼就像衛士一樣,保護著智能時代安全發展,只有使用密碼,才能從底層支撐構建智能時代網絡安全的生態圈。
霍煒調研發現,我們國家高端制造領域生產控制基本沒有采取安全措施。占據國家各個重要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一旦指令被惡意篡改,整個產業線或者是控制線都將混亂和崩潰。目前,重慶正在組織有關單位設點,研究使用自主的密碼對智能終端設備、控制指令以及必要的通行數據進行保護。
在霍煒看來,使用合規、國家認可的密碼是保障智能時代發展的首要前提。為此,他指出,要推動密碼與智能時代融合發展,密切跟蹤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和社會生活中的新應用、新模式,加強密碼支撐單位與用戶單位、應用服務提供單位的協同。
“現在很多的產品都具備服務能力,滿足了功能性的需求,但是很少涉及基于密碼的安全能力。重功能、輕安全、輕防護。”霍煒說,企業提供產品時,更要注重源頭的把控。
為守住智能時代這一最后的防線,霍煒還建議,要加強面向智能時代安全和發展需求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交叉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完善通用基礎和行業領域相結合的密碼標準體系,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等工作;推動采用密碼技術的基礎軟硬件產品供給,形成支持密碼應用的產業生態。
另外,霍煒還強調,通用處理器、操作系統和工業控制設備要在產品研制之初,強化安全體系設計,特別是密碼使用的設計,在提供計算和智能服務能力的同時,也要提供基于密碼的安全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