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數量達到了8.02億;人們的社交、資訊、購物等都通過互聯網進行,而我們在網上的任何行為都會被記錄,產生的數據信息或多或少都會被收錄。
“為什么總能收到垃圾短信?”、“為什么我總是接到買房的促銷電話?”……同樣也是我國網民的真實寫照,由于個人信息的泄露,給大家帶來的類似煩惱,并非少數。在我們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關于個人隱私信息安全的問題也應該引起網民的重視。
近日,企鵝智酷發布了《中國網民個人隱私狀況調查報告》,該報告針對我國網民進行了深入調查,并針對我國網民的安全關注度、安全意識與習慣、網絡詐騙防范意識,網絡詐騙心理影響,網絡詐騙受害者的個體因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探討。
身處互聯網化的時代,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數據,海量的數據通過多次傳輸才能真正被收集,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網民的個人信息遭到泄漏。根據《中國網民個人隱私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網民往往會選擇可信度較高的平臺,政府官方網站以及大型互聯網公司在受訪人群中分別有著81.4%和64.3%的信任比例。而后當人們在注冊帳號時,最顧慮的前三位分別是銀行卡號、身份證號和個人詳細地址。
做為用戶最為信任的平臺,政府以及大型互聯網企業需進一步完善對用戶隱私信息數據的安全防護。此外其他互聯網企業也應該加強防護措施,務必嚴格執行信息安全和數據保密的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范體系,提高企業自身的可信程度。
個人隱私信息數據的保護,除了需要政府的監管和企業的自律,還需要網民自身的共同努力。數據顯示我國手機網民的規模達到了7.88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占比達到98.3%,手機的便利與高效贏得了大眾的喜愛,《中國網民個人隱私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網民的網絡安全意識正在提升,近九成的受訪者在注冊賬號時對可能出現的捆綁內容有警惕,倘若有社交賬號的便捷登錄可選,88.1%的受訪者會選擇社交賬號登錄,從而對網民注冊陌生平臺增加了一重保障。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作用顯得更加突顯,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無論是政府部門、收集/使用數據的企業、網絡安全廠商和個人,都應當從自身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環環相扣這樣才能構建最為完善的個人隱私信息數據安全防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