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對依靠智力資本實現發展的現代企業尤其關鍵,一旦研發成果或銷售機密被競爭對手獲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很可能在瞬間化為烏有。然而,在利用各種網絡安全防護手段對抗外部威脅的同時,傳統的內網安全架構與缺乏實效性的監管措施已使得數據泄密事件頻發。為此,作為國內領先的應用安全解決方案與服務廠商國路安(GLA)創新性地提出了“云縱深防御”解決方案,通過安全桌面虛擬化和云安全網關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打造全新網絡邊界,保護企業賴以生存的智慧財富。
內網安全遭遇挑戰 需求與現實差距甚遠
據Gartner調查數據顯示,時下有超過85%的安全威脅來自企業內網,而在針對企業內網的信息竊取和監守自盜中,30%-40%是企業高管或員工通過盜取電子文檔來獲取機密信息的,其中14%的目標針對專利信息竊取。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很多企業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都將自外部的威脅設為重中之重,但數據泄露事件卻愈演愈烈,許多創新的產品信息、業務計劃、客戶資料等涉密數據信息都暴露在外。
大量引以為戒的案例,致使許多現代企業都在調整安全資金投入的方向,并在改善內網安全環境的同時推出了更為嚴格的懲戒制度。但在內網安全實踐的道路上,許多管理者卻發現目標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首先是網絡中要不斷地加入或升級防火墻、IDS、準入控制、行為審計等安全邊界設備,大量的信息化資金被占用。其次,在終端設備上安裝的防病毒軟件、終端安全控制軟件、移動存儲介質管理軟件、防非法外聯軟件、DLP軟件等等,都導致運維部門承受著人力匱乏、技術落后、執行力低下等極其不相稱的安全職責。
作為承載“智慧財富”的載體,現代企業信息系統面臨的安全風險卻日漸加劇。對此,國路安認為,有兩個關鍵因素導致內網安全提升效果不佳:首先是在傳統的防護結構中,每臺終端及應用操作人員都是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邊界,這類邊界數量多、分布范圍廣、類型復雜、安全管理控制難度大;二是安全機制問題,傳統安全機制主要采用“黑名單”安全機制,比如殺毒軟件或入侵檢測,但是生產系統具有相對明確的操作人員和運行流程,呈現出明顯的“白名單”管理特征,因此在生產系統中采用“黑名單”傳統機制,難以避免系統安全性能低、安全效果差的缺點。
從架構到過程 “閉環應用“嚴防數據泄露
為了解決現代企業內網安全遇到的財力與人力難題,國路安在業界率先推出了具有創新價值的“云縱深防御”解決方案。云縱深防御架構通過安全虛擬化技術和應用安全網關系統,將應用系統(包括應用終端和應用服務器)整體部署到“云”端(即傳統的數據中心或機房),從而有效減少應用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邊界數量和邊界種類。另外,“云縱深防御”還采用“白名單”安全機制對應用操作人員及其操作行為進行安全控制和規范,從而根本提高應用系統的安全性和安全效率。
在產品、研發等涉密部門,通過安全云桌面系統,將內網信息系統的應用邊界轉移到機房,用戶僅能通過機房內的應用終端訪問涉密的應用系統,而日常的上網行為則與工作內容完全隔離。在這個“閉環”網絡中,用戶的操作終端與應用終端之間是物理分離的,它們之間的信息交換只能通過安全云桌面系統,從結構上減少了系統的安全風險,并降低了手動更新與維護管理的難度。另外,作為雙重保護,云桌面中的應用程序只能通過在基于密碼技術加密的“白名單”機制下運行,只有授權程序方可安裝和訪問,這有效防范了各種已知或未知的木馬病毒。
技術服務于應用,不可反之。正因如此,每一個決策者都不愿意為了新技術而大幅調整應用,因為這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讓員工“再調整、再適應”。對此,云縱深防御中采用了國路安獨有的業務系統前置應用安全網關,在不改變應用的前提下,對各區域應用進行協議代理和訪問控制。前置安全網關可實現基于CA證書的身份認證,以及細粒度、標記化的訪問控制,并確保整個應用過程可審計、可加密、可追蹤。同時,由于所有的控制是針對應用而非針對物理資源,因此,即使采用VPN等遠程訪問,同樣實現了云計算環境下的應用安全隔離和訪問控制。
數據已經成為現代企業改變現在、應對未來的黃金籌碼,而它一旦遭遇盜取落入不法之徒手中,也將成了懸在人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此,現代企業的知識產權不但需要外部法規等各項措施的協同保護,同時也需要在內部環境中形成積極有效的措施,以此讓企業最重要的“成長基因”得到真正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