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修改了自己在各大網站的密碼了嗎?
年末國內互聯網大量用戶密碼及個人信息的泄露事件,讓網民人心惶惶。CSDN、天涯等網站均公開向用戶致歉并向公安機關報警,部分網民在各大網站改密碼改到手軟。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件?
或許有人覺得這是個偶發事件,其實不然。這次事件不過是將中國互聯網安全的底褲掀起了一角,讓大家看到了一點內里而已。長久以來,個人信息安全,對于國內互聯網用戶而言是個奢侈品,個人信息的私下買賣早就是個市場。某些國內互聯網公司在安全方面投入極少,更有互聯網公司或其內部人員一直以泄露用戶個人信息營利。這次事件的爆熱,只是因為用戶數據庫被公之于網上。
究竟如何解決這樣普遍存在的問題,或許每個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一些似是而非的對策我們或許應當要警惕,我們或許應當多問幾個為什么,警惕這些觀念讓我們誤入歧途,警惕這些觀念消解人們對此事件的深入探究。比如以下這三個對策:
1、提高中國網民的安全意識
這類建議好比在盜賊橫行的地方要求人們捂緊錢袋盡量少出門,但這是解決盜賊橫行的主要辦法嗎?網民再有安全意識,設置再復雜的密碼,面對可以隨時被明文公開的情況,面對隨時被內部人出賣的情形,那是沒有任何安全可言的。
2、要求國內互聯網公司加強安全
商業,為利而動。沒有競爭的壓力和動力,任何單純的此類要求都是無力的,最后只能形成空洞的表態或宣言。需要考慮的或許是:為什么國內互聯網公司如此不重視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它們不怕因此在競爭中失利嗎,它們不怕因此被法律追究而倒閉嗎?
3、呼吁加強立法
是的,在個人信息立法方面,明確具體指向個人信息的,目前僅有刑法的一個修正案。是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起草好象有6年了還沒有出臺。但是,我們已有的互聯網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本身就對此有了概括的規范,這些法規執行到位了嗎?有關網絡安全的立法內容在各級互聯網法律法規中層出不窮,甚至是取得經營許可的前提條件,可是,除了對某些性質的內容我們看到了嚴管以外,為什么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安全制度及日常運營很少看見行政機關對互聯網企業進行嚴管?與《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起草時間相比,為什么微博實名制的出臺那么的迅捷?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