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啟了加快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日前公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首次建立了鄉村振興指標體系,提出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政策舉措。其中,隨著旅游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智慧旅游正引領著旅游業轉型升級,為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
智慧服務:開啟鄉村旅游新體驗
南方的吊腳樓、北方黃土高原的地坑院、豫南地區的麥秸畫……除了這些民俗旅游資源外,如今日常的農耕、施肥、插秧等農活也開始成了游客爭相體驗的旅游項目。一個個鄉村智慧旅游基礎服務系統,結合鄉村旅游資源特色,為游客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服務模式,促進了一體化、全方位的旅游新體驗,提升了鄉村旅游的品質化水平。
在浙江舟山嵊泗花鳥島,通過全面推行智慧旅游,手機APP自助導航、景點二維碼導游、多媒體信息查詢、實時安全監控、流量動態分析等應用到旅游各環節,實現智慧化訂購、智慧化服務、智慧化休閑、智慧化管理,達到旅游服務的便利化;在海南??诘墓蚕聿藞@,通過網絡面向全國銷售,消費者閑時可以到自己的菜地里體驗農事勞作,日常則由當地的農民提供代耕代管服務,消費者只需用手機就能隨時關注作物的生長情況,蔬菜成熟后通過配送服務送貨上門。共享菜園增加了農民收入和土地的附加值,同時增強代入感、體驗性……智慧鄉村旅游的通達之路,不僅僅止步于建設WIFI網絡和微信微博等平臺,增強網絡宣傳、咨詢、預訂和支付等功能,還在于加強游客的交互體驗,深層次地引領游客進行消費升級。
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達25億人次,旅游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旅游成為扶貧和富民新渠道。“互聯網+”不僅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體驗服務,還開辟了鄉村旅游發展的新空間,釋放了新動能,讓鄉村旅游更加“觸手可及”,讓人們對于鄉村更加向往。
互聯網思維:打造鄉村旅游新業態
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互聯網思維是關鍵。如今,鄉村旅游電子商務采購平臺、旅游商品在線運營平臺陸續建立,逐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主要陣地之一。通過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的優選和推薦,鄉村生態農產品吸引了人們的視線,單一的農產品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走向了旅游市場,成為農旅結合的重要載體,鄉村旅游新業態逐漸形成,為當地農民拓寬了增收渠道。
在全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之一的浦江新光村,依托浦江當地最具特色的非遺、書畫、手工藝品、國學館、花藝店、咖啡館及個性化農產品等旅游創新產品,打造了“旅游+創客+古村落+互聯網”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形成了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的發展模式;在山東,為讓鄉村旅游提檔升級,山東省旅游局開通“齊魯鄉村旅游網”,把全省鄉村旅游資源與O2O平臺對接起來,開發智慧旅游產品,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隨著“互聯網+”“旅游+”等先進的經營理念不斷滲透,農民的莊園也變成了集觀光、體驗、辦公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2017年,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22萬億元,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營業收入達到7400億元。各種創意農業、分享農業、眾籌農業、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拓展農業的多功能,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
如今,物聯網、云計算等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對鄉村旅游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智能化升級,打通了智慧鄉村旅游的新通道。鄉村旅游“智慧模式”,不僅提升了鄉村旅游品質,更打造了鄉村旅游新業態,為城鄉構筑起一道美麗、暢達的彩虹橋。